为保障课间十分钟学生们能动起来,教育部门近年来也出台了若干文件,从政策法规层面作出了相应规定。
据了解,教育部门曾多次对“课间十分钟”作出规定,2021年4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教育部令第50号)明确,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 尹后庆:从有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开始,所有的课与课之间都有课间休息,孩子的身心需要调节,所以这是学校教学安排中间的惯例,背后是有孩子的心理发展、生理发展的需要的。
专家表示,有相关政策约束,但在一些中小学依然出现了对学生课间活动限制过于严格的问题,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对于安全的担忧。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后面深层次原因还是对校园安全的责任界定不够清晰,就使得一线教师承担了他不能够承担的一些安全责任,校园安全涉及到这些主体需要责权划分清晰。
据介绍,此前针对校园安全,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前者发布于2002年,后者发布于2006年,专家认为,这两条《办法》作为规范性文件,制定时间久远,一些规定较为笼统,亟待更新和修订。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刘智慧:这些《办法》特别强调的是安全,其实也苛责了学校在保障安全方面的一些职责。我们的《民法典》都已经明确规定说学校什么时候承担责任,是学校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时候,所以我们新出台的一些规范性文件需要对学校什么情况下算没有履行教育管理职责,而哪些情形就认为是已经履行了教育管理职责,把相关的规则予以完善。
编辑:马蕾
责编:孟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