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童”哪吒带给河北电影哪些启示
发布时间:2025-02-27 16:33:45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月26日上午,《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全球票房已突破139亿元。从春节期间火爆全国,再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该片在票房和口碑上的双丰收,不仅打造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影视技术结合的成功范例,更是一次文化创新的成功实践。

作为一部现象级动画电影,《哪吒2》在主题、叙事、文化内涵以及营销发行等多个方面,都为影视界带来了深刻启示。对于河北电影人来说,如何从影片中借鉴成功经验和创作规律,深挖燕赵文化资源,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路径,为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河北影视IP贡献力量?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唯有创新才能创造精品。《哪吒2》在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比如,影片创造性地对中国传统故事进行了时代化改编,通过新技术与古老神话故事完美结合,赋予该片全新的观影体验。“相比前作,影片引入无量仙翁、四海龙王等新角色,刷新了申公豹等角色的复杂背景和行为动机,将原本单一的神话故事扩展为一个多层次、多视角、多维度的宏大叙事宇宙。影片中仙界的反派设定和申公豹的性格塑造,是对传统故事的创新性改编。”河北电影制片厂编剧杜洪玮认为,这种对文化经典的个性化解读,赋予了影片更深邃的文化内涵,在符合当代戏剧性叙事的前提下,打破了观众的传统印象和固化思维。“《哪吒2》的破圈启发我们,未来在创作上可以胆子再大一些、路子再新一些。”杜洪玮说。

2月13日,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影院内摆放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海报。新华社发

其实,河北历来不缺乏精品创作的土壤。起步于20世纪末的河北动漫,曾出品过动画电影《麋鹿王》《西柏坡》,电视动画片《老子道德三百问》《中华小岳云》《赵州桥》等优秀动画影视作品,荣获过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殊荣。

“《哪吒2》取得的巨大成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质IP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果。”在河北省影视家协会艺委会主任、河北传媒学院影视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汪帆看来,《哪吒2》的火爆也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走向自信,未来或将有更多中华文化经典系列IP逐步崛起,带动国潮内容成为创作主流方向之一。“河北的传统文化资源同样丰富,我们有泥河湾遗址、邢襄文化、娲皇宫、伏羲台等,河北电影人可借此次以《哪吒2》为代表的国漫电影崛起声浪,发掘出更多河北优秀传统文化IP,并深耕创作,进一步打造精品力作。”

《哪吒2》的大火,除了精良的特效制作和东方美学的创新表达,还离不开全流程市场化的营销运作。影片从精准宣发到IP衍生品再到文旅联动,形成了覆盖票房、周边、旅游等多维度的市场产业链。

“《哪吒2》的营销策略打破了传统宣发逻辑,除了IP衍生品的开发,还借助前作的口碑和观众基础,通过短视频分发、内容二创、社交平台互动等宣传方式,结合惠民消费券、片方预售让利,将影片宣传最大限度下沉到目标受众圈层,从而实现了‘自来水’式的宣传效果。”河北中联影业院线发行部经理汪莉认为,春节档作为中国电影市场的黄金档期,拥有庞大的观众基础和消费潜力,而《哪吒2》选在此档期上映,最大限度锁定了家庭观影群体,吸引中低频观众走进影院,甚至带动“三代同堂”的观影热潮。

不难看出,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的时间节点,《哪吒2》实现票房收入、观众口碑、扬帆海外多赢的世界级爆款现象,不但提振了中国电影业界信心,还彰显出国漫电影艺术迭代崛起的巨大生命力,也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力。“希望河北电影人在总结经验、寻找差距的同时,在新的历史基点上主动作为,创新创造,为打造河北影视精品力作贡献力量。”汪帆说。(河北日报记者 田 恬)

责编:周欣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