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
一则《来自2300年前的漂流瓶》的视频
在短视频平台爆火
这个2300年前的漂流瓶
就存于河北博物院
石头上刻有两行
共19个形似金文大篆的字
这是战国时期的文字特征
在考古学家的努力下
河光石上的铭文
被翻译了出来
大意是
“小臣公乘得,
替国王看守园囿,
为国王捕鱼,国王死后,
还为他守护陵墓。
今年龄已长,
特意刻上这块石头,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
河北特展”自开展以来
吸引了大批观众慕名而来
前不久
展览又上新啦
河北博物院对第一展厅和第二展厅
部分打样稿进行了更新调整
共更新展品332幅
此次展品调整
一是更新了宋画打样稿画作90余幅
包括屈鼎的《夏山图》等
二是增加明代吴门画派作品20余件
包括沈周、文徵明、唐寅、文嘉等名家作品
三是换新长卷作品12件
包括《洛神赋全图》《九歌图》等
上新展品北宋画家屈鼎的《夏山图》。河北博物院提供
展览将持续至6月2日
还没有来过的小伙伴
要抓紧时间啦
除了长信宫灯、金缕玉衣
河北博物院还有这些珍宝
↓↓
有重量、有故事、有技术的
中山王厝(cuò)铁足铜鼎
它是20世纪70年代
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中山王墓葬
出土的一套九件铜升鼎中的“首鼎”
高51.5厘米,重60公斤
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
外壁刻满了77行铭文,共计469个字
是目前发现的铭文最长的战国青铜器
它因“鼎身铜制、鼎足铁制”而得名
采用铜铁合铸+分铸铸接两项技术
铸就而成
重现了千年前的“女子乐队”的
彩绘散乐浮雕
它于1995年在河北曲阳县王处直墓出土
浮雕上12名乐伎
演奏着3类10种不同的乐器
分别是弹拨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
它们大多从西域传入
彩绘浮雕散乐图
既真实再现了唐末五代时期
乐舞的场面
又展现出我国古代曲阳工匠
高超的艺术水准
堪称国宝
中国第一大青铜宫门铺首
透雕龙凤纹铜铺首
它来自两千多年前的战国七雄之一燕国
名为“铺首”
是集实用、装饰和等级标志为一体的
古建筑构件
可用来开门、敲门
是我们俗称的“门环儿”
透雕龙凤纹铜铺首
采用浮雕、透雕和阴刻结合的工艺
是现存战国最大的青铜铺首
也是中国第一大青铜宫门铺首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
这件战国时期的小桌子有多惊艳?
全器由78个部件构成
经由22次铸接、48次焊接等繁多工序
按照预定步骤和层次
精心铸造连接而成
丝毫看不出拼接的缝隙
周身用金、银错以艳丽的纹饰
复杂精巧,无以复加
高定版不插电的“香薰机”
错金铜博山炉
1968年在河北中山靖王刘胜墓
出土的精美铜器
它的顶部高而尖
仿佛错落分布的群山
山间神兽出没,虎豹奔走
还有猎人巡猎和可爱的猴子
底座上三条蛟龙跃出海面
精美华丽
两千多年过去不见丝毫锈迹
是汉代文物中罕见的艺术珍品
瓷届顶流“蓝胖子”
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
这件青花瓷,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
自上而下,共11层纹饰
红蓝撞色让人眼前一亮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
类似的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盖罐
仅有四件存世
而这件罐子是最大最完整的一件
它不但颜值绝美
而且工艺难度极高
最惊艳的四个菱花形开光
采用了青花和釉里红两种工艺

你慕了吗?
快来河北博物院寻宝吧
编辑:王珊
责编:韩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