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亮相!石家庄这些非遗技艺登上央视《非遗里的中国》
发布时间:2023-07-16 12:31:42 来源:无线石家庄

大河之北,无限风光

燕赵之地,文化璀璨!

7月15日晚

央视《非遗里的中国·河北篇》正式播出

节目组来到历史悠久、山川秀美的河北

体验燕赵非遗技艺

见证新时代非遗创新!

一起来看

石家庄有哪些非遗技艺

精彩亮相吧!


图片


常山战鼓

密集而不失节奏的鼓点

如何成为将士们战场常胜的“摩斯密码”?

正定历史上是常山郡所在地,三国名将赵子龙出兵打仗时,把家乡的战鼓运用到战场上,擂鼓助军威,击鼓涨士气,他带领士兵总是打败敌兵取得胜利,被称为常胜将军,常山战鼓也因此得名。

图片

表演时,击鼓者或站成圆圈、或排成三角、或一字排开、面对面对敲,击钹打锣者或站中间、或列两边或与击鼓者相对、配合默契,出神入化。

图片

鼓手腾挪跳跃,鼓钹上下翻飞,鼓槌翻飞,彩绸飘舞,气势雄浑,舞姿优美,让人目不暇接,精神振奋。常山战鼓曲牌繁多,大多由独立的锣鼓段子连缀组合而成,共9系72套之多。

郭氏铁板浮雕

太神奇了

锤子也能敲出一幅画!

伴随着清脆的敲击声

圆铁板缓缓转动

不一会儿

一只毛茸茸的小鹿轮廓

就浮现在铁板上
铁板浮雕艺术是以手工锤锻的方法,直接在生冷的铁板上创作的一种雕塑艺术,通过抛磨、烧色等手段,表现出的特殊肌理,有其他材质无法比拟的独立之美,被称为“铁板上的丹青”。
图片

现代人们处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然而铁板浮雕需要者在漫长的创作过程中细致打磨。经过千锤百炼,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铁板浮雕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制作工艺和独特魅力。

原村土布纺织技艺

经过72道工序才能完成

原村土布纺织技艺

是利用纺车、织布机等工具制作棉布的

一种纯手工传统技艺

是从石家庄市赞皇县口头村的

土布制作小作坊逐步发展起来的
赞皇原村土布选用当地优质长绒棉花,经过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栓布、织布、缩水等72道工序纺织而成。

图片

其生产过程全部为手工生产,不用任何动力机械和能源,环保无污染。原料优质、工艺精湛,产品具有吸汗透气、不起皱、不卷边、不起球、不掉色、无过敏、无静电、抗辐射等优点。

井陉拉花

“拧肩”“扭臂”“翻腕”“吸腿”“撇脚”

刚柔相济
粗犷含蓄
这就是井陉拉花

一种独特的北方秧歌

图片


井陉拉花类属北方秧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井陉拉花起源于宋元,盛行于明清,形成和流传于石家庄市井陉县境内,是全国优秀的民间舞种之一。在井陉有多种流派沿传,尤以东南正、庄旺、南固底的拉花最为出色,最有代表性。

井陉拉花的音乐为独立乐种,既有河北吹歌的韵味,又有民歌、民间曲牌和戏曲曲牌的音调,还不乏浓厚的寺庙音乐和宫廷音乐的色彩,古朴典雅、清爽动听、深沉美妙、刚健稳重,与拉花舞蹈的沉稳、含蓄、刚健、豪迈风格浑然一体。

图片

编辑:梁堃

责编:周欣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