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河北博物院,看明清士大夫的生活与事业!
“士志于道——明清士大夫的理想人格”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展
今天上午,由河北博物院推出的2023年度院藏文物特展:“士志于道——明清士大夫的理想人格”展,在该院北区二楼15号、16号展厅开展。
中国传统士大夫在古代社会占有重要地位,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了对道义修为的标准。“士志于道”始终是士大夫群体追求的价值观念,其丰富内涵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的士大夫以多种途径践行着道义精神。本次展览旨在让广大观众能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
据介绍,本次展览通过“俗世雅趣”“兼济天下”两个篇章,230余件(套)院藏明清文物,阐述明清士大夫道不离器的美学追求、正己修身的文化理想和兼济天下的经世情怀,重点呈现明清畿辅士大夫群体清刚峻直的士气风貌。其中,日常器用、雅玩之物和名人书画等珍贵文物占比达95%,孙承宗画像卷、张之洞电稿等文物为建院以来首次展出。
“俗世雅趣”篇章,分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两个单元,通过衣食住用的生活日常与琴棋书画的雅致情趣,展现明清士大夫文化追求的不同特质。“兼济天下”篇章分为“五百名中第一先”“仕路谁堪语肺肝”“不朽名垂天地间”三个单元,讲述明清士大夫读书入仕的人生旅程,展现其经世致用、胸怀天下的精神追求。
展览现场,多位观众被明清士大夫所用的饮食器具、佩戴之饰等珍贵文物深深吸引。“通过本次展览,我看到了明清士大夫阶层,一方面和市井大众同样经营着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讲究物质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在精神上又有着超越寻常百姓的艺术化追求,不断致力于道义、知识与美的探索,追求文化使命、社会责任和人格修养。”石家庄市民商千羽看完展览后对记者说。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13日。
编辑:齐永涛
责编:孟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