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刚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研究团队率先在银晕恒星中发现了第一代超大质量恒星演化后坍缩形成的对不稳定超新星(PISN)存在的化学证据。在此之前,理论研究曾预言这种特殊超新星的存在,但从未被观测发现。该成果证实这一超新星源自于一颗质量高达260倍太阳质量的第一代恒星,刷新了人们对第一代恒星质量分布的认知。
编辑:张春燕
责编:周欣
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刚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研究团队率先在银晕恒星中发现了第一代超大质量恒星演化后坍缩形成的对不稳定超新星(PISN)存在的化学证据。在此之前,理论研究曾预言这种特殊超新星的存在,但从未被观测发现。该成果证实这一超新星源自于一颗质量高达260倍太阳质量的第一代恒星,刷新了人们对第一代恒星质量分布的认知。
编辑:张春燕
责编:周欣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