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太行|在长沙社教的日子里
发布时间:2023-02-12 20:26:56 来源:若思容止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图片

在长沙社教的日子里

闫国文

1993年,我在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石家庄地区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石家庄地区人大工委)教科文卫处工作,受单位派遣到太行山区的赞皇县黄北坪乡长沙村,开展了为期半年的社教工作。

01

20世纪90代初,中央决定在全国开展“社教”活动,并下发了《关于在农村普遍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意见》。按照中共石家庄地委的统一安排,地区人大工委派出财经处长王英彬、科级干部潘明文、闫国文作为第三批队员,组成下乡工作队。1993年春节刚过,冒着晚冬的料峭寒风,我们自带行李及生活用品,乘坐公共汽车来到了距离石家庄市80公里的赞皇县长沙村。

这是一个典型的小山村。地处槐河上游、马嶂公路的路边,抗战时期这里是太行行署和太行一分区司令部所在,1943年11月曾发生抗击日寇入侵的“长沙战役”,59名八路军战士血洒长沙岭,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抗日战歌。该村山场面积约7000亩,主要是山坡旱地。人口705人,多数为张姓,少数为白姓,主要从事农业和种植业,人均收入仅有393元,仍然处于贫困状态。

赞皇县、乡、村三级组织对社教工作组到来非常重视。时任乡党委书记郜振录、乡长吕增书经常与我们交流思想和工作,并明确乡党委副书记李吉民专门联系工作组。村两委干部几乎是天天与工作组战斗在一起。当时的村干部是支书张存才、村主任张法芹、副支书张万望、副主任张志国、村会计张孟金。他们几个人都很厚道实在,工作沟通非常顺利。我们住在村民张照金家,左邻是张志书家,右邻是张贵书家,后邻是张志明家。房东和邻居们对我们很好,妇联会干部张美英经常给我们做饭帮灶。记得那时河北电视台播放电视剧《辘轳·女人和井》,每到晚饭后就去志明家看电视剧。

社教工作组组长王英彬同志,是名部队转业干部,责任心强,为人厚道,有很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那时我们都还年轻,组长不到40岁,我和明文也刚刚30岁,精神头儿好、干劲足。在组长的领导下,我们三人相处融洽、配合默契,很快就和村民打成一片。村民们称呼英彬同志就叫王处长、老王,叫我和明文同志就喊潘科长、闫科长,也叫小闫、小潘。按照当时要求,我们坚持做到“四同”,即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受教育”。刚入村时先是吃派饭,后来考虑到村民们上工下地进行劳作,与我们入户调研、开会劳动等时间上不太好协调,我们就自己起火做饭。虽说生活节奏紧张了点,但却是很有意义。

图片

图片

图片

02

经过第一轮吃派饭、入户谈心、地头调研,我们基本上弄清了村里的经济状况和存在问题。针对脱贫路上的问题,我们共同研究、想法设法,帮助村里办实事、解难题,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第一,健全完善村级组织。结合人大工委工作优势,为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在乡党委支持下,健全了村两委会、团支部、妇联会、民兵等基层组织,为乡亲们脱贫致富提供了组织保证。特别是村民代表会议的建立,拓宽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密切了干群关系,受到群众欢迎。

第二,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春耕春播春管。为了不误农时,工作组与村民一起抓好春耕生产,修复了旧水渠3000多米,架电线4百多米,完善4眼机井水电配套,保证村里麦田浇地用水。同时利用山坡上的酸枣树,嫁接枣树5万多棵,并在松会沟进行小流域治理,开发经济沟一条。因为松会沟的山坡已经承包给个人,当时是我陪同村主任法芹、副支书万望去石家庄找到山坡的承包者,商议好由村里建设经济沟。

第三,解决热点难点问题。该村电力过去管理不严,偷漏电屡禁不止,电费每度在6—9角之间高价运行,村民意见甚大,对此工作组同群众一起找原因、查线路,严格用电管理,使电价降到了四角以下。该村小学门前有一条深5米、宽20米的大河沟,夏天有洪水、冬季有冻冰,师生和村民行走十分不便。工作组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修建桥梁一座,命名为“希望桥”,时任赞皇县长檀振英题写桥名。村内山场面积较大,经常有人上山偷伐树木。工作组同乡综合治理办公室联合行动,发动群众,群防群治,有效地制止了偷伐树木行为。此外还为村里调解、化解矛盾纠纷十多起,使三名辍学儿童返校。

第四,制定脱贫致富奔小康规划。工作组对村里的环境进行了深入调研,从七亩地洼到梅花岭,从东岭到长阴沟甚至苇地水,几乎走遍了全村七千亩山场,走访群众270多人次,和县乡有关部门论证13次,同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研究制定了村里的近、中、长期发展规划。近期规划是解决修桥、筑路、春耕、水电、宅基地、计划生育、学校教育等急办事项;中期规划是修滩造地百亩、嫁接枣树、发展养殖,实现户均一头牛五只兔;长期规划是开发建设10条经济沟,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建成小康社会。

我们的工作不仅受到了村民的好评,也得到了组织的认可。省、地、县领导及社教办多次来长沙调研,对工作组给予充分肯定,媒体也予以关注报道。1993年4月1日中共石家庄地委《社教简报》第13期专门以“办实事、办难事、加快脱贫步伐”为题报道了我们工作的情况。1993年5月31日中共石家庄地委机关报《建设日报》以“铺设小康高速路”为题报道了我们在长沙工作的部分事迹,称赞“老八路作风又回来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3

在长沙下乡的日子里,我们三人始终坚持住农家,与农民广交朋友,虚心学习,在宣传党的十四大精神和党的农村政策的同时,自己也坚持受教育。

挖掘革命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该村是革命老区,家家户户都住过八路军或者有人参军,当时村里还有十多名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党员,我记得老党员有张万雅、张万春、张三冬、张庆云、张小根等都给我们讲过不少抗战故事。特别是1943年11月的长沙战斗,八路军某部七连与敌人激战一昼夜,自连长杨少义以下59名战士血洒疆场,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当年参加战斗的幸存者胡凤岐前辈,离休后和老伴来到长沙村,自费修建纪念碑亭一座。我们深为老人的义举感动,经常和老人一起劳动,为纪念碑小广场栽树、培土等。多年以后,我一直关注研究这段历史,曾写有《长沙岭上的枪声》发表在石家庄日报。目前,该纪念碑亭已经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发挥自身优势,尽力多办好事。当时农用柴油短缺,工作组想方设法争取五吨柴油,方便了百姓春耕春灌。给村里小学修桥时,村集体无钱可用,我们就找熟人同学,到处化缘募捐,最终建成了一座高质量的桥梁。我自己还到学校给学生们上思想品德课,讲历史故事。学校杨校长还给工作组送来镜匾,以表谢意。离开村里后,我1994年还进行回访,并对村里的人大代表履职情况进行调研,写出了《情系山村--记赞皇县人大代表张法小》,发表在1994年12月14日的《石家庄日报》上。

关心群众疾苦,上门问寒送暖。我们经常深入农家访贫问苦,谁家困难与否心里一清二楚。比如村里的几个单身中老年男子,错过结婚成家的机会,我们买了被褥给他们送去。有的家庭因交通事故不幸发生亡人事故,我们前去慰问并从精神上安慰。记得当时的原石家庄地委副书记李国华同志来看望工作组,还专门走访了一些贫困户。我们也利用一些关系,介绍村里的青年出来到石家庄打工,增加收入。

与农民兄弟广交朋友,成为永不言走的工作组。1993年6月底,河北省决定石家庄地区和石家庄市合并,上级通知工作组撤回。临到结束之日,真是难说再见。乡亲们闻讯纷纷挽留,还有部分群众代表专门到石家庄地委请求我们继续住下去。村民们每天早早就到工作组住地找我们,让我们到家里吃饭,还把家里的柿子、红薯、鸡蛋、萝卜等送给我们。那一幕幕如同昨日再现,至今难以忘怀。由于彼此之间结下的深厚的情谊,虽然事情过去30年了,我仍然能说出村里大多数老人的名字。

在村里从事社教工作虽然只有半年,但我们每个人都受到了锻炼、受到了教育。工作结束时,我们被评为河北省社教工作先进工作组,受到了省委的表彰。王英彬同志被评为省级先进个人,我和明文同志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村委会还决定授予我们“荣誉村民”称号。

事情虽然过去整整30年了,但我们和村里的联系一直没断,经常回村里看看,村民们有时也来石家庄与我们见面。每次相见,都有说不完的话,感到格外亲切。每每回想起在长沙下乡的日子,回味起与乡亲们的这份情谊,都有一种获得感、幸福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情谊如同陈年老酒一般,更加回味无穷。

祝愿赞皇县长沙村明天更美好。

2023年2月9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闫国文,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文化安全与建设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石家庄市政府参事、二级巡视员,历史文化学者。

编辑:王珊

责编:周欣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