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山国的秘密
发布时间:2022-06-07 10:24:34 来源:无线石家庄

古老的中山国,在石家庄这片土地上存在了数百年,也在史籍中留下了许多记述。让我们翻开古籍,去探访中山国的秘密。

地名寻踪

据考证,中山国为北方少数民族鲜虞族建立的国家,《左传·昭公十二年》杜预注:“鲜虞,白狄别种,在中山新市县。”此“新市县”即今石家庄市正定县东北新城铺。当时的鲜虞国其实为部落联盟,包括临近的部族肥国、鼓国等。

《汉书·地理志》注明,真定国肥垒县为“故肥子国”,经考证,春秋时期的肥国其国都昔阳就在今石家庄市藁城区西南。《左传·昭公十二年》载:“夏六月,晋荀吴伪会齐师者,假道鲜虞,遂入昔阳。秋八月壬午,灭肥,以肥子绵皋归。”意思是昭公十二年六月,晋国名将荀吴假装要去与齐军会合,向鲜虞国借路,趁机进入了鼓国都城晋阳(今石家庄市晋州市西),秋季八月初十,荀吴灭掉了肥国,带着肥国国君绵皋回到晋国。绵皋是目前唯一见于史籍的肥国国君,也是肥国的亡国之君,公元前530年,肥国灭亡。

鲜虞的另一个方国鼓国,据考证其地域就在今石家庄市晋州市西,杜预注称“巨鹿下曲阳县有鼓聚”。

史书中记载了不少中山国的重镇,经过考证,不少城邑都在石家庄辖区内。

石邑,是先秦著名城邑,也曾是中山国的重镇,其址大致在今石家庄市鹿泉区东南方向。唐代李泰著《括地志》载:“石邑,六国故邑,在鹿泉县南三十五里。”《元和郡县图志》载:“石邑,本战国时中山邑也。”《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武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05年)“攻中山,取鄗(今柏乡县固城店)、封龙、石邑、东垣”,此石镇除了鄗邑在今柏乡县,其余三地均在今石家庄辖区之内。

《史记·赵世家》载:“赵敬侯十年,赵与中山战于房子。”这里的房子也是中山国的一大重镇。《汉书·地理志》记载“常山郡有房子县”,《高邑县志》明确记载了“房子故城在今县西南,俗乎其地曰仓房村”,另有民国时期的《高邑县志》解释得更为详尽“今古城村北尚有遗址,村盖以此得名。又与仓房村毗连,或呼为仓房村,周围七里余。”可见房子就在今石家庄市高邑县西南。

风土物产

《战国策》中将中山国划为五个“千乘之国”之一。“千乘之国”即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马拉战车,是战国时期重要的作战工具,要想配备如此大量的战车,除了要有强盛的国力,马匹的数量也必须相当可观。《史记·货殖列传》中说:“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龙门在今山西利津与陕西韩城之间,碣石在今河北昌黎以北,在这两地之间往北,应为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多产牲畜,而中山国的领域在此范围内,据此可见,当时的中山国畜牧业较为发达。

《史记·货殖列传》中还提到过“中山……多美物”,这里的“美物”包括丝麻纺织品。这一点,出土文物中的丝麻织物残片也可以佐证。

中山国的酿酒业也曾十分发达,国中民众喜好饮酒娱乐,其声名远播,直到西晋左思的名篇《魏都赋》中曾写道“醇酎中山,沈湎千日”,以称赞中山的美酒醉人。东晋时期干宝所撰写的志怪小说《搜神记》中也讲过一个有关中山酿酒的传奇故事。“狄希,中山人也,能造千日酒,饮之,千日醉。”说有个中山人名叫狄希,擅长酿酒,他造的酒喝了能醉一千日。有个叫玄石的喜欢饮酒,喝了之后果然“醉死”,家人以为他真的死了就将他埋葬了。过了三年,狄希说:“玄石必应酒醒,宜往问之。”去他家一问才知道早就埋葬了,狄希大惊,赶快叫玄石的家人把他挖出来。玄石从墓中醒来并不知道自己醉了三年,还问狄希:“你做的这是什么酒?让我喝一杯就大醉,到今天才醒,你看看太阳都多高了。”大家都大笑起来。众人回家之后,被玄石的酒气所染,也纷纷醉了三个月,可见中山国美酒之烈。

中山国人还喜好音乐。根据《吕氏春秋·先识》记载:“中山之俗,以昼为夜,以夜继日,男女切倚,固无休息,康乐歌谣好悲,其主弗知恶,此亡国之风也。”大意是说中山国的民俗不事农耕而喜好娱乐,大家经常昼夜相聚而歌,并且推崇慷慨悲歌的曲风,当时晋太史屠黍对周威公说了上述这段话,认为这是中山国将要亡国的预兆,而如今看这段话,为我们提供了中山国民日常消遣娱乐的诸多信息。

典故轶闻

据《史记·赵世家》载“赵成侯六年,中山筑长城”,简短的一句话却包含了众多信息,一个国家为什么要修筑长城,修长城是一件费人费钱的大工程,没有一定的人力国力是休想实现的。赵成侯六年是公元前369年,而据史载,中山国曾在大约公元前409年至公元前406年为魏国所灭,并于大约公元前380年至公元前378年复国,那么修长城的这个年份是中山刚刚复国十年,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复苏时期,曾经不恤国政的中山桓公终于下定决心、励精图治,开始全心全意地治理国家,而复国后的中山国也迅速地恢复元气,国力渐渐强盛起来。那为什么要急于修长城呢?史籍记载,赵国曾在公元前377年、公元前376年两次进攻中山,面对强横赵国的时时威胁,中山国不得不倾举国之力,在西部边境筑起屏障。

《战国策·中山策》中记载了一个“阴姬与江姬争后位”的故事。阴姬去求助当时中山国的一位谋士司马憙,于是司马憙借着出使赵国的机会去游说赵王:“臣闻赵,天下善为音,佳丽人之所出也。今者臣来至境,入都邑,观人民谣俗,容貌颜色,殊无佳丽好美者。以臣所行多矣,周流无所不通,未尝见人如中山阴姬者也。”大意是说,我听说赵国人擅长音乐,美女也多,可这次我来贵国,却没看到有顶漂亮的美人,我去过那么多地方,就没见过比中山国的阴姬还漂亮的人了。他还极力形容阴姬的容貌有王后之相,暗示娶了她的人能当帝王,这对于野心勃勃的赵王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刺激,果然赵王非常高兴地表示要去求娶阴姬。这其实是司马憙的计谋,他转身回到中山国就对中山国君说:“赵王非贤王也。不好道德,而好声色;不好仁义,而好勇力。臣闻其乃欲请所谓阴姬者。”大意是说我这次去出使赵国,看这个赵王真不是贤王,满脑子就想着娶您的阴姬。中山国君自然很不开心。司马憙再进言:“赵强国也,其请之必矣。王如不与,即社稷危矣;与之,即为诸侯笑。”赵国太强,咱们得罪不起,不如您立阴姬为后,这样赵王就不好跟您抢了。中山国君采纳了他的计策,于是阴姬如愿登上后位,殊不知两位国君都被一位小小的谋士玩弄于股掌之间,只为了实现一位女子的贪欲。

《战国策·中山策》中还记载了一段大将乐羊与中山国的杀子之仇。“乐羊为魏将,攻中山。其子时在中山,中山君烹之,作羹致于乐羊。乐羊食之。古今称之:乐羊食子以自信,明害父以求法。”乐羊是魏文侯时期的魏国大将,中山国正是在他的围攻之下第一次覆灭的。乐羊围困中山国三年,期间,他的儿子乐舒被中山国君杀死并且制成了肉酱,中山国君将肉酱送给乐羊,以示傲慢和威胁。而乐羊竟将肉酱全部吃掉,并对使者说,城破之日,不知你们君主的肉滋味如何。世人都称赞乐羊的决心与信心,他领导的这场兼具国仇家恨的战争,最终大获全胜。

(参考文献:《战国策》《史记》《汉书》《搜神记》《魏都赋》《石家庄通史》《石家庄文化通史》)

来源:石家庄日报

编辑:张春燕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