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西柏坡,
锦绣正定城,
红色石家庄欢迎您!
解放石家庄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节点。今年是石家庄解放七十五周年,每每重温那段烽火岁月,灵魂深处就会产生诸多感受。特别是朱德总司令不顾年事已高,亲自谋划、亲自指挥、亲自总结石家庄战役的事迹,始终给人以鼓舞激励。最近认真学习了《朱德选集》《朱德传》《军事家朱德》《朱德人生纪实》等,使我对朱德在解放石家庄战役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更清新的认识。
01 亲自谋划攻打石家庄
1947年5月以刘少奇、朱德为首的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来到了石家庄地区,先到行唐县上碑镇、后迁到平山县(当时为建屏县)西柏坡。不久在1947年6月14日,毛泽东给中央工委明确三项任务:“将晋察冀军事问题解决好”“将土地会议开好”“将财经办事处建立起来”,其中第一项就是把“将晋察冀军事问题解决好”。针对这一任务,如何解决晋察冀军事问题,怎样进行攻坚战,夺取敌人盘踞的大中城市,成为朱德时刻关心的新课题。
强将手下无弱兵。为了加强华北部队的战斗力,提高野战能力和攻坚能力,1947年6月,朱老总亲自指导,重新组建晋察冀野战军。新的野战军司令员是杨得志,第一政委是罗瑞卿,第二政委是杨成武,参谋长是耿飚,都是经历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的杰出将领,统率野战军三个纵队。
解放石家庄是中央工委和朱德为解决晋察冀军事问题而进行的一次成功实践。1947年6月29日,在青沧战役和保北战役胜利后,朱德致电中共中央军委:“由于打堡垒及攻城的战术都有相当的提高,步兵炮兵能够协同作战,步兵并善于使用炸药。今后华北作战已转为主动,……对较坚固的城堡,如准备得好,时间宽裕,亦可攻破。”7月11日,朱德致电毛泽东:“下一战役拟打石家庄。”8月16日,朱德和刘少奇、聂荣臻一起致电晋察冀野战军:“待秋高时大举进攻三角地带、三条铁路或攻石家庄。”1947年10月22日12时,清风店战役刚刚结束,晋察冀野战军向中央军委发电提出了“乘胜夺取石家庄”的作战请求。10月23日,朱德、刘少奇联名致电中央军委建议批准夺取石家庄的意见。同日,中共中央军委复电,同意“乘胜夺取石家庄”的建议。
石家庄又称石门,是华北重镇、晋冀咽喉,当时地处晋察冀和晋冀鲁豫根据地之间,是连接平汉、正太、石德三条铁路的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有“石门封锁太行山”之称。在日军侵占期间,石家庄的防务就构筑的异常坚固。国民党在日寇构筑工事的基础上,经过多年修整加固,逐步形成了长六十华里的外市沟、三十华里的内市沟和市内坚固建筑群三道防线,大小碉堡6000余个。内外市沟之间还加有环城铁路,配有铁甲列车,随时可以调动支援作战。虽然石家庄没有城墙,但深沟层层,暗堡林立,电网、铁丝网交织,地雷密布,被称为“地下城墙”。国民党军队得意地宣布:“石门是城下城,凭工事可以坚守三年。”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发言人邓文仪说,“石门可保无虞”“解放军攻不下任何重要城市”。
02 亲自动员攻打石家庄
石家庄设防的坚固,引起了朱德的高度重视。而且强行攻克国民党军队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在解放军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为做好战胜的准备,关键时刻朱德亲临前线,来到了晋察冀野战军司令部(下简称野司),给全军增添了巨大的力量。1947年10月27日朱德到河北省安国县视察晋察冀军区炮兵旅,在接见该旅第一团排以上干部时讲话:“要打石家庄了,打下石家庄,可以学会攻坚战,学会打大城市。” 10月30日朱德在安国县召开的晋察冀野司炮兵、工兵会议上,朱德和其他人员讨论和研究了如何攻打堡垒,如何进行坑道作业、通过外壕等问题。在野战军司令部朱德还认真听取情况汇报,研究战役部署,分析敌情资料,亲自审问俘虏,不仅掌握了国民党军在石家庄总的兵力部署,甚至连一些营级单位的驻地情况都了解了,包括石家庄城内的装甲车每天要巡逻3次的情报也搞得一清二楚。同时,朱德还深入基层同指战员交谈,从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给予指示并同炮兵、工兵部队的同志研究技术问题,亲自给部队作报告,讲形势、任务、战术、纪律等,大大激发了士兵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0月31日,在朱德的全程参与下,晋察冀野战军在安国城外的舍二村召开旅以上干部会议,正式传达了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关于“解放石家庄”的作战命令,研究石家庄战役的作战任务和布置战前的准备工作。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朱德提出“勇敢加技术”的号召,要求各部队精心计划、大搞军事民主,认真研究战术技术,做好入城工作。这次会议制定了具体的作战计划,对攻城和打援两个方面都作了周密部署。会后,解放石家庄的战役进入到实战准备阶段。
为了确有把握地攻克石家庄,朱德同晋察冀野战军领导人共同拟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地方党政军民坚决贯彻总司令的指示,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组织了近10万民兵、民工和万余副担架、万余头牲口,4000辆车的支前大军,把8万发各种炮弹、150万发各种枪弹、6万余斤炸药、20万斤各种攻坚器材、24万斤主副食品送到了前线。
石家庄战役打响前,朱德总司令为及时了解情况,指挥作战,他一直在前线。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等晋察冀野战军领导考虑到总司令的安危,防止敌机的轰炸,就一起劝他到冀中军区所在地河间去,朱总司令摇头不肯,并说,“你们不都在这里吗?未必飞机就找我朱德。”。
攻坚战就要开始了,朱德不顾年事已高仍留在野战军司令部。敌军的飞机不断地来轰炸,大家都为总司令的安全担心。远在陕北的毛泽东也放心不下,他曾多次在给晋察冀野战军的电报中要求朱德回到总部。1947年11月1日,毛泽东再次致电刘少奇:“朱总到杨得志、杨成武处帮助整训一时期很好,但杨、杨进攻石门或他处作战时,请劝朱总回工委,不要亲临最前线。”在杨得志等人的极力劝说下,朱总司令才说:那好,我不加重你们的负担,就不留在这里了。他还幽默地说:“野战军司令向总司令下逐客令,没得办法,我只好去找孙胡子(指冀中军区司令员孙毅同志)了。”
历史表明:朱德战前亲临华北战场和对此次石家庄战役的指示与周密部署,提振了军心、鼓舞了士气、教会了方法、明确了目标,给石家庄攻坚战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
03 亲自指挥攻打石家庄
虽然毛主席和野战军指战员出于对他的关怀,劝朱总司令离开前线,其实,他一直在关注战场、一直在指挥战役。
11月1日,他在去河间前致电聂荣臻、萧克等,告诉他们:
“我到此已去看过炮兵,召集炮兵、工兵干部开过会,讨论攻石门技术问题。又召集旅以上干部会议,共同决定了攻石门计划,以阵地战的进攻战术为主要方法,有组织、有步骤地去进攻,用坑道作业接近堡垒,用炸药爆破,加以炮击,各个摧毁,采取稳打稳进的办法。请你们注意几件事:
(一)物资必须准备充足,特别是炸药、炮弹。兵工局必须有突击月(十一月、十二月两月)加工制造,开昼夜班,派员去做工人运动,配合前线,并准备攻石门后的大量补充。
(二)人员补充,请派大员率党政人员及医疗队、慰问队等巡视各医院,迅速医好伤兵,伤兵出院后必须归队,这比动员新兵更易办到。
(三)军队干部家属、子弟不能自给者,必须发给生活费。”
在完成了战役准备工作后,野战军司令部发布了石家庄战役命令,当日各部队渡过滹沱河向石家庄分头开进,4日前全部到达指定位置。5日夜,晋察冀野战军以隐蔽突击的动作,包围了石家庄各外围据点。石家庄解放的时间指日可待。
11月6日,石家庄战役正式打响。7日午夜,当部队正在突击第二道市沟时,朱德在冀中军区所在地河间,打电话给在前线指挥的杨得志,询问战役进行情况,当杨得志正在简要地报告战况时,第二道市沟突破了,杨得志把这一消息马上报告了朱德。朱德兴奋地说:“打得好呀!我祝贺你们!”并指示他们:“按原定计划打下去,告诉大家,后面的同志可是都在望着你们哪!”
11月9日,朱德又打电话指示杨得志等:(一)突破内市沟后,一定要猛推、深插、狠打,不让敌人有半分钟喘息;(二)充分做好打巷战的准备;(三)全歼一切敌人,包括还乡团在内。
由于准备充分,部署周密,从6日到12日,仅仅用了6天6夜,晋察冀大军就攻克了第一个敌人设防坚固的大城市石家庄,在解放石家庄战役中战果辉煌,歼灭国民党军22677人,缴获汽车280辆、坦克9辆、炮99门、机枪674挺、车头40个、铁甲车车厢数十列。
攻克石家庄后,朱德总司令回顾和展望整个时局,以无限感慨和喜悦的心情,信手在一个64开大小的笔记本上,步杜甫《秋兴》韵写下七律《攻克石门》:
石门封锁太行山,勇士掀开指顾间。
尽灭全师收重镇,不教胡马返秦关。
攻坚战术开新面,久困人民动笑颜。
我党英雄真辈出,从兹不虑鬓毛斑。
朱德总司令的这首《七律·攻克石门》堪称史诗。他和毛主席的《七律·长征》有异曲同工之美,都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高瞻远瞩和战略胸怀,反映了三军统帅在胜利后的喜悦之情。通过此诗,我们可以想象出朱总司令对未来战争的自信。当时朱总司令已经61周岁,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在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20年中,还从没有取得过解放石家庄这样大城市的战绩。这一战役的胜利,使朱德这位三军统帅看到了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将士们,革命队伍后继有人,“从兹不虑鬓毛斑”,更加坚定了敢于决战、敢于胜利的信心,表达了积极的革命乐观主义。
04 亲自总结推广石家庄解放的经验
1947年11月13日,石家庄解放的第二天朱德就给晋察冀军区全体指战员发来了嘉奖电:
“仅经一周作战,解放石门,歼灭守敌,这是很大的胜利,也是夺取大城市之创例,特嘉奖全军。”
接着,朱德就认真总结打下石家庄的经验,以期在相同或类似条件下积极推广,攻下更多的敌人设防坚固的大城市。
11月18日,朱德来到束鹿县东小庄村,参加由晋察冀野战军政治部召开的总结石家庄战役经验的座谈会。他在会上强调:“必须极大地注意学习阵地攻坚战术,这是我军建军以来经过三次革命战争的新课题,它意味着中国革命战争已经跨入一个新阶段。打下石家庄,只是上了第一课,而更大的课题、更艰巨的实践还在后面。”
11月28日-12月1日,朱德再次来到野战军,在晋县侯城村召集参加攻打石家庄的多位指战员,座谈总结这次战役的经验教训。参加座谈会的,有野战军司令员杨得志等,更多的是来自战斗第一线指战员,据统计有连长7人,副连长2人,连指导员5人,排长4人,副排长2人,副班长1人,战士6人,共31人。
12月1日,他在野战军干部会议上作了《打下石家庄的意义和经验教训》的重要报告,总结出一套攻坚战的战术。他认为:这次胜利,缴获很多,但最大的收获是我们提高了战术,学会了攻坚,学会了打大城市。这是军事上政治上的意义。经济上的意义也是很大的,可以把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发展交通、工业、商业,发展生产,支援战争。他并且强调指出:阵地攻坚战,这是我国革命征途上的一个里程碑,一个新课题。它意味着中国革命战争已经跨入一个新阶段。朱德认为:“能打下石家庄,一是有充分的准备;二是动员工作做得好;三是讲究战术;四是善于利用俘虏。他要求大家把这些经验收集起来,加以整理、学习和发展。他还指出了某些不足之处,告诫大家不要骄傲,要严格遵守纪律,打更多的胜仗;要一边打仗,一边建设;伟大的事业要在我们手上成功,一定要成功!”
12月10日,朱德写信给毛泽东主席转中央,报告他到野司、冀中、再由石家庄回中央工委的经过及所见,他在信中特别讲到,“这次在攻打石家庄的过程中,发扬了军事民主,发动了士兵群众,上下一致,因而胜利地完成了战斗任务。”毛泽东读了这封信后,十分重视,把信转发给各中央局、野战军。
朱德高度重视石家庄战役攻坚经验的运用。1948年4月,朱德和刘少奇联名致电徐向前,提出攻打临汾可以采用攻打石家庄的经验。在朱德的具体指导下,人民解放军已经学会了攻坚战术,以攻克石家庄为起点,相继攻克了运城、四平、洛阳、宜川、临汾、开封、潍县、兖州等,从而加速解放全中国的进程。在率领全军突破攻坚战这一关上,朱老总功勋卓著。
石家庄的解放有着重大战略意义,攻克石家庄不仅把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了一片,使华北战局有了根本改观,从而使我掌握了华北战场的主动权,而且为全军提供了攻克大城市和管理城市的经验,为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石家庄解放的重要意义还在于锻炼了队伍,培育了干部,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使石家庄成为一座英雄之城、红色之城。据了解,从石家庄战场走出元帅两位:朱德、聂荣臻;大将一位:罗瑞卿;上将两位:杨得志、杨成武;中将八位:郑维山、曾思玉、孙毅、王昭、唐延杰、周彪、李天焕、陈正湘;少将傅崇碧、贺明等几十位,以及政治家胡耀邦、耿飚等,成为解放战争初期我军攻坚作战参加将帅最多的一次。为此我建议,将来在石家庄解放纪念馆门前或者大厅,要制作《将帅英雄谱浮雕》,以纪念这些解放石家庄的先辈功臣。
05 亲自下令保护石家庄企业
朱德总司令不仅是一位军事家,还是一位政治家、经济家,战争还未结束,他就考虑如何建设城市发展经济了。
石家庄战役打响后,战士们突破了第一道、第二道防线后,朱德打电话给杨成武说:你们一定要注意城市政策,特别是注意保护几个大工厂,那是民族资本家的。石家庄是我们占领的第一个大城市,要做出榜样。你是政治委员要抓一抓。紧接着,他又以中央的名义发来电报,特别点明石家庄大兴纱厂、机械厂、汽车修配厂等四个大厂,要保护好。要做好城市工作,防止破坏,防止丢东西,各级政治委员要亲自检查,要搞好城市政策。
攻城部队接到电报的时候已是深夜,第三纵队已经推进到大兴纱厂周围,正在处于巷战,枪声响成一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部队首长把朱总司令保护工厂企业的命令传达到前线部队,强调指出,不能出问题,必须保护这些工厂,按中央批示办事。对电报中特别强调的四个工厂,制定防护措施,一经占领就立即派部队守卫。
朱总司令特别拍来电报勉励全体指战员说:“入市后,遵守纪律,迅速恢复秩序极重要。军队应如此,其他方面亦须如此,要切实办好。”整个战役过程,部队严格地执行了党的城市政策,保卫了工厂、仓库、医院、车站等建筑和资财,不少部队冒着敌机轰炸,从烟火中抢救物资。战斗中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了石家庄人民的高度赞扬。中央指定的重点保护单位均完好无损,可以很快投入生产。
1947年12月4日夜,朱德总司令离开晋县候城进入了石家庄。第二天一早,朱总司令冒着战争的硝烟和晨雾,乘车视察了石家庄炼焦厂、大兴纱厂。当时的石家庄市长柯庆施和另两位主管财经和工业的领导,向总司令汇报了石家庄的情况。朱总司令对他们汇报中提出的问题讲了很好的意见,对解放后的城市恢复和建设作出了许多具体的指示。
石家庄战役的胜利,是我军攻打大城市的首次尝试,为我军攻占大城市提供了宝贵经验。石家庄战役的胜利,是朱德元帅亲临前线指导作战的结果,体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堪称军史上的经典战役。
作者简介
笔名岩石,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石家庄市政府首届参事,历史文化学者,大学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