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雨后天,
这平原的青草一片!
--题记
01
北总布胡同是北京东城区一个非常普通的胡同,位置在今天的长安大戏院后边。虽然地处偏僻,但在上个世纪,它的影响是很大的,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就发生于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曾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化学术中心。
事情是这样的,林徽因在东北大学任教期间,因不适应东北的环境气候得了肺病而到香山疗养。在香山养好病以后,亲友们就建议她留在北京,加之梁启超去世后家人也希望他们都在身边,这样梁思成也就辞去了东北大学的教职回到北京,二人就在朱启钤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供职。朱启钤字桂辛,贵州开阳人,曾任民国政府总理和内阁部长,退出政界后致力于古建筑和丝绸等艺术的研究。当时中国营造学社就在北京中山公园办公,为了工作方便,梁思成、林徽因就在距此不远的北总布胡同3号租房居住。
林徽因梁思成有下午喝茶的习惯,加之他们二人在学术界的威望和地位,当时京城的许多名家都常到她家喝茶并探讨交流思想。常去的有:政治学家张奚若和钱端升、逻辑学家金岳霖、经济学家陈岱孙、哲学家邓叔存、文学家朱自清、物理学家周培源、作家沈从文、以及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和夫人费慰梅等。一些年轻的学子也慕名前去,比如萧乾、卞之琳,这些人在上个世纪甚至中国文化史上都有一席之地。这个茶会沙龙虽说是家庭举办,但思想是开放的。茶会沙龙的主题有对国家社稷与黎民百姓的人文关怀,更多地却是对纯粹的文学、艺术、学术的探求与对话。这个茶会一直举办到抗战爆发,名声很大。据说同时期的作家冰心很是不平,写了《太太的客厅》讥讽林徽因。而林不甘示弱,随即给冰心送去山西陈醋一坛,成为中国文坛的趣闻故事。
在“太太的客厅”这个中国式的沙龙中,林徽因始终是当仁不让的绝对主角,她时而倾听,时而评说,而梁思成话语不是太多。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夫人费慰梅这样回忆她的亲历感受:“每个老朋友都记得,徽因是怎样滔滔不绝地垄断了整个谈话”。
林徽因之所以成为主角,主要不是依靠她的美貌外表吸引众多的来访者,而是依赖于她的学识、智慧与洞察力,彰显了一种明丽而坚实的“精神魅力”。早在 1920 年,林徽因父亲林长民以国际联盟中国协会的名义赴欧洲游历,林徽因随同前行,从而开阔了眼界,锻炼了社交能力,学会了一口标准的英语,为十年之后的“太太的客厅”奠定了基础。梁思成早年毕业于清华学堂,后留学美国学习建筑,梁的父亲梁启超更是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元老之一,这为他们接触清华、北大等学府的学者提供了平台和机会。并且,梁、林的密友金岳霖跟他们居住在同一个四合院,空间上的接近导致双方的朋友圈子也发生了高度的契合。
(1938年梁思成一家在昆明与周培源、金岳霖、陈岱孙、吴有训合影 资料图片)
02
金岳霖长期担任清华和北大的哲学教授,被誉为中国哲学第一人,和梁林一家的关系确实不错,多少年来一直毗邻而居,社会上传言说金岳霖为了爱林徽因终生不娶,这是真的吗?我还真不相信老金是一个单身主义者,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好多资料。
有一次已是深夜,我终于找到了金岳霖年轻时有过一次和一个美国女人同居四年的资料。这个美国丽人叫Lilian Taylor,中文名秦丽莲,是金在美国认识的一位小姐,与金一起到欧洲又转回来。1925年,金岳霖回国,秦丽莲女士也随之一同来到中国。1926年,经赵元任介绍,金岳霖到清华教逻辑。金岳霖不住在清华,而是与秦丽莲一起住在北京城里。秦丽莲倡导不结婚,但对中国的家庭生活很感兴趣,愿意从家庭内部体验家庭生活。有一天,金岳霖来电话说有要紧的事,想请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进城。杨问什么事,金不肯说,只是说非请你来一趟不可,越快越好,事办好了请吃烤鸭。杨步伟是医生,以为是秦丽莲怀孕了,说犯法的事情我可不能做。金回答说大约不犯法吧。杨步伟和赵元任将信将疑地进了城。到金岳霖家时,秦丽莲来开门,杨步伟还死劲地盯着她的肚子看。进门以后,杨才知道不是人而是鸡的事。金养了一只鸡,三天了,一个蛋生不下来。杨步伟听了,又好气,又好笑。把鸡抓来一看,原来金经常给它喂鱼肝油,以至鸡有十八磅重,因此鸡蛋下不来,但是已有一半在外面,杨步伟一掏就出来了。金岳霖一见,赞叹不已。事后,为表庆贺,他们一起去烤鸭店吃烤鸭。
到了20世纪60年代,林徽因女士早已仙逝,此时金岳霖认识了一位名记者,两人谈吐很合得来,交往密切互生爱慕之情,金老常约请她到家里吃饭。正当他们准备结婚时,金老因病住院,那位记者也被确诊为癌症,病情恶化得十分厉害,至此金岳霖终生没有结婚。
我清楚地记得,当我弄清了这段事实后,根本没有睡意,立即电话告诉了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当时和我一同在人民大学学习的格同学。从此以后,我对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事迹开始学习研究,先后去清华大学、北京北总布胡同、香山双清别墅、八宝山公墓等地踏寻他们的足迹,凭吊他们的业绩。
(金岳霖、林徽因与费正清夫妇等)
03
2009年初夏,我来到北总布胡同寻找梁林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电线杆上的指路牌,我顺着胡同来回走了一遍,没有找到北总布胡同3号,但我找到了2号和5号。胡同非常狭窄,说它是脏乱差一点也不过分,胡同口有经营拉面和驴肉火烧的。我问经营者,哪个院是3号,是不知道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事,人家答复我说不知道。后来,我才听说由于门牌变动,原来的3号变成了当今的24号院,而且在旧城改造中要折除。由于是名人故居,经媒介曝光,东城区才说暂缓拆除,随后又说决定保留。
北总布胡同对梁思成、林徽因一家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们在这里生活了七年,直到卢沟桥事变爆发,他们才南下昆明。他们许多重要调查和研究成果,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据统计,在那几年里,梁思成夫妇与营造学社的同事们调查了137个县市、1823座古建,对其中的206座进行了详细测绘,完成图稿1898张,由此也可看出北总布胡同的历史地位。
多少年过去了,当年的老房子人去屋空,朝不保夕。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生在这里的人文盛事,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被人遗忘,反而如同那陈年老醋老酒一样,时间越久,味道越香,“太太的客厅”也成为现代文学史的经典记忆。
作者简介
岩石: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石家庄市二级巡视员,历史文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