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宣传部、市社会科学院、市委讲师团、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讲好石家庄故事——你所不知道的石家庄”优秀短文征集活动,旨在更好地挖掘石家庄发展新成就,普及石家庄历史文化知识,弘扬石家庄本土文化,加强本土文化认同,树立本土文化自信,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我们的家乡石家庄,共同讲述石家庄的故事。无线石家庄APP将陆续刊登部分征文作品,以飨读者。
英雄的名字——王德恒
文/田龙
“还记得当年在老动物园沉绿湖救人的王德恒吗?”“当然记得,我还去过那里也就是现在的裕西公园,瞻仰过英雄雕像呢!”每当谈起石家庄的英雄人物都有哪些,“王德恒”这个名字,许多石家庄人会脱口而出。沉绿湖的水冰冻、消融,周而复始,然而,王德恒冰窟舍身救人的壮举早已变成英雄的代名词,令一代代省会人民永远无法忘记。
1984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十四),春节刚过,第二天又是正月十五,到处还是浓浓的节日气氛,风景怡人的石家庄市西郊动物园内,游人熙熙攘攘。
突然,刺耳呼救声让园内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救人呀,有孩子掉到水里了!”一名11岁的小男孩儿,在沉绿湖冰面距岸边200多米远处踩破冰层,掉入冰窟。听到呼救声,河北省国防工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人王德恒抛下一句话,“我去看看!”立即向300米外的沉绿湖飞奔而去。一时间,素不相识的人们从动物园的四面八方朝沉绿湖跑去,第一个赶到的王德恒顾不上脱掉身上的棉衣,爬上正在断裂的冰面,想方设法去拉落水男孩的手。随后,哥哥王德鑫、沈阳机务段的浦昭枫和他的同事等人也纷纷赶到,加入救援行列。然而,薄薄的冰层根本经受不住重压,王德恒、浦昭枫等人纷纷落入冰冷的湖水中,王德恒等人在刺骨的冰水中一边挣扎一边想法设法继续救援。十几人、几十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救援行列,在沉绿湖冰面上,人们趴下来,后面的人抓住前面人的脚脖子,有的则用围巾连接前后方的人员,形成“人链”,从岸边一直延伸到冰窟。
浸泡在冰冷彻骨的湖水中,王德恒和浦昭枫的脸被冻得青紫,身体逐渐麻木,体力损耗极大,但他们根本无暇顾及。王德恒托住孩子双腿,浦昭枫把孩子扛在肩上,两人竭尽全力地一次又一次把男孩往冰面上托……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救援,冰窟里的男孩终于被成功救上岸。然而,施救者却没有这么幸运,多人在救援过程中受伤。精疲力竭的王德恒在男孩获救后,游至距湖中水榭两米远处时,脖子被冰层卡住,且撞破了前额,再加上被水浸透的棉衣沉重地向下拖拽着他,王德恒在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后,慢慢沉入水中。
参与救援的王德鑫见弟弟没有上来,赶紧下水施救,其他人员见状也一同帮忙。将王德恒拖上岸后,将其和其他伤者紧急送往附近的和平医院。令人悲痛的是,经过医生竭力抢救,最终还是没能从死神手中夺回王德恒的生命。那年,王德恒的女儿王瑜只有一岁零两个月。
在沉绿湖畔,为救落入冰窟的一名小学生见义勇为,年仅28岁王德恒光荣牺牲,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颂歌。石家庄市委决定在沉绿湖畔立碑,纪念王德恒和这个英雄群体。中共河北省委追认王德恒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河北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救人当天,有人拨打了石家庄日报社的热线电话,第二天,这一众人营救落水男童的英勇事迹在《石家庄日报》上首发出来,整个城市为之动容,在全省、全国也引起轰动。几天后,营救人员拍下的现场照片也在《石家庄日报》上刊发;半个月后,报纸又刊发了通讯报道《沉绿湖上英雄谱》,成为永远的见证。1984年3月30日,中宣部和共青团中央命名当时相继发生在西安华山、太原迎泽湖和石家庄沉绿湖的3起见义勇为事迹为“一山两湖”英雄群体,并向全国发出学习“一山两湖”英雄群体的号召。
当年由中共石家庄市委、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所立的王德恒等英雄群体纪念碑和王德恒烈士塑像依旧矗立在石家庄市裕西公园沉绿湖畔。今天,这座纪念碑和王德恒烈士的雕像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和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地。每年清明节前夕,省会市民和各中小学校的学生都会纷纷来到沉绿湖畔,向他们心中的英雄献上鲜花,寄托哀思,同时也在心里埋下“学习英雄精神”的种子。
王德恒英雄事迹将千古流芳,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作者:田龙 单位:石家庄市军休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