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宣传部、市社会科学院、市委讲师团、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讲好石家庄故事——你所不知道的石家庄”优秀短文征集活动,旨在更好地挖掘石家庄发展新成就,普及石家庄历史文化知识,弘扬石家庄本土文化,加强本土文化认同,树立本土文化自信,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我们的家乡石家庄,共同讲述石家庄的故事。无线石家庄APP将陆续刊登部分征文作品,以飨读者。
为党和人民奉献一生
——记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老兵王云山
文/王凌东
王云山,男,汉族。1930年12月10日生,现居住在石家庄市栾城区。1949年2月参军入伍,1956年7月入党。随军参加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抗美援朝战争。1976年转业到地方工作,1987年任栾城县政协主席。1990年4月离休。
奋不顾身,保家卫国。1949年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胜阶段,王云山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要参加渡江战役。王云山与战友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发起了冲锋,身边的战友不断倒下,王云山依然端着机关枪向敌人射击,经过激烈的战斗,王云山和战友们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在参加完渡江战役之后,他又参与到解放大西南的战斗中。大西南地区地理环境复杂,易守难攻,在与敌人抢占战略要点过程中,有时王云山要急行追击数千里,他以必胜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征服途中重峦叠嶂、纵横沟壑、急流恶水。有时所经之地人烟稀少、保障困难,王云山每天只能吃一顿饭,但仍不顾饥渴劳累,一路勇猛前进。在大西南,不只有国民党残余部队还有大量特务。王云山在与敌军战斗时,还得注意识别特务身份,以防特务的陷害和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王云山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星夜兼程与战友奔赴朝鲜战场。在战争中,面对装备精良的敌军,他没有害怕与退缩,以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敌人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锋,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战斗。子弹在耳边呼啸而过,炸弹在不远处炸开,这都没有让他退缩。在战斗艰苦时期,王云山没洗过澡、没换过衣服。平时出汗,夜里行军也出汗,汗出了自然晾干;下雨了,淋透自然暖干。当时的干粮就是炒面,艰难地往下吞,战场上没有水,就随便抓着雪就吃。不仅粮食不够,在寒冷的冬天,没有棉鞋穿,被子也紧缺,王云山就与战友共用军用物资。王云山时时想到全国人民无比热忱的期待,让他保持着昂扬的斗志与乐观主义精神。王云山凭借着这股精气神,与战友们一起把美国侵略者打到“三八线”以外,迫使他们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
热心公益,倾心关爱。1990年,王云山从栾城县政协主席岗位离休后,依然以高尚的情操奉献着余热,热心公益,建言资政。在栾城全区举办的老党员老干部视察、调研、座谈等活动中,他都积极参加,凭着丰富社会实践经验和人生阅历踊跃发言,并结合实际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建议,为建设新时代高质量现代新区、美丽栾城发挥着余热。他曾长期担任栾城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非常关心老区村建设,积极宣传老区村的历史贡献,尽力支援老区建设。要继续发扬老区人民不畏艰苦、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创建幸福家园。与老促会一班人一起协调交通、供电、财政等部门,为南高乡、冶河镇等老区民营经济发展积极解决修路、用电、农业生态项目资金等方面难题。热心为老年人健康服务,在全区老年人中大力宣传“我锻炼我健康,我健康我幸福”的理念,多措并举,推动全区老年朋友积极健身。
潜心钻研,传递能量。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王云山养成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练习书法等习惯。先后主编了《栾城县文史资料》(第一、二、三缉),主审了《栾城县志》《中共栾城县党史》《栾城县续志》《栾城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等文史图书。在不同报刊上发表了《我亲历栾城发展变化》、《思想越解放,经济越发展》、《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我所经历的抗美援朝》等诸多文章。对儿女进行家庭、家训、家风和革命传统教育。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他不顾年龄已高身体不适仍坚持写稿备课,登台授课,满怀激情为中小学生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斗争中,他来到区政协机关党支部,将2000元交到工作人员手中,用于支持防控工作。他动情地说:“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战斗员,年龄大了不能上‘战场’了,但责任和担当不能丢,要跟大家一起抗击疫情。自从疫情发生以来,他就响应党组织号召,给自己立下三个“规矩”:每天关注疫情防控新闻,严格遵守防控纪律,做好自身防护;用了解到的政策要求、学到的疫情防控知识为身边家人、邻居讲解宣传、鼓劲加油;对看到不利于疫情防控的个别言行,敢于站出来,敢于劝阻,敢于批评。老党员王云山依然坚守着那份“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用担当和坚韧,与时间赛跑、疫情较量,用爱的温度温暖着人们,传递着信心,让严冬不再寒冷,让春风吹遍大地。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四休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