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南张村:山村面塑200年 现场引客十余万
发布时间:2019-02-22 13:38:00 来源:无线石家庄

无线石家庄消息(全媒体记者 朱韶栋)井陉县秀林镇南张村的庙会曾被评为井陉县十大民俗庙会之一。每年正月十八南张村庙会期间,村里都会在小学校操场上举办面塑展,农家特色的面塑作品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今年,南张村面塑展如期举行,此次面塑展是该村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场面最壮观的一次,花火现场摆放的各类面塑就达150多桌。据南张村观音庙雍正、咸丰年间的碑文记载:“村中有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庙会燃放花火的习俗,火场中摆放村民制作的各种面食供品。”据此推算,花火会和面塑展已历时200余年, 1975年起每年的举办时间改为农历正月十八。

自古以来,南张村妇女心灵手巧,擅长用小麦面捏制各种面塑供品,最初捏制的供品以猪羊、寿桃、石榴、枣糕等简单造型为主。花火会期间将自家的供品摆于火场上,祈求神灵护佑。

近年来,南张村花火会规模更为宏大。其中面塑近百桌,作品异彩纷呈,观者交口称赞,媒体争相报道。多件作品被石家庄市博物馆收藏展览,并曾荣获中原六省花馍大赛金奖。

如今,南张村面塑,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面塑形式更加丰富,既有多色生面雕塑工艺,也有精描细画的熟面捏制技巧,作品有奇花异卉、果品蔬菜、十二生肖、珍禽怪兽、河海水族、陆地昆虫等。多彩多姿百看不厌。逐步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南张村面塑艺术。

面塑的主料是面粉,辐料是江米面、甘油、蜂蜜和食用色素。做法可分新、老两派,老派以已故项目传承人郝雨庭为代表,传承古老工艺即:和面、捏塑、蒸熟、上色后完成,能食用;而新派则加了防腐剂,能让面塑不生虫,经久不坏,但不宜食用,工艺过程也有所不同:即把主副材料按比例掺好,加水揉匀,上笼蒸30分钟,晾凉,再把色素揉进去,就可以捏剪雕刻贴,一次性成型。

为了更好地把该非遗项目保护好、传承好,村两委十分重视项目的研讨和技艺培训,每年组织项目传承人进行制作技艺交流,并聘请全国著名的面塑制作师傅现场传授技术,不断地开阔眼界,提高作品艺术价值。与此同时,传承人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方式把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向年轻一代传授。目前,村内可以独立制作面塑作品的艺人达200余人。

南张村面塑世代相传,后继有人,而且作品越来越精致、越形象、越逼真,在省市及周边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南张村面塑一定会越做越好,成为一颗璀灿的非遗文化艺术瑰宝。


分享到:

Scan me!

扫码阅读手机版

分享到微信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