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 |万万没想到,冬至竟然不是“冬天到了”?
发布时间:2017-12-22 15:26:24 来源:

今天是冬至,“冬至”不是“冬天到了”的意思。有人把“冬至”理解成“冬天到了”,是一种误解。(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冬至”也不是冬天结束了,不是结束,不是结束~~)

因为“冬至”不是主谓结构,是偏正结构,意为“冬天的极点”。这天夜晚最长,此后逐渐变短。同样,“夏至”指“夏天的极点”,白昼时长登顶,嗣后徐徐收缩。朱熹说:至,极也。”

有趣的是,春分、秋分虽跟冬至、夏至一样,也处季节中点,但两节气昼夜均衡,没有“至极”现象,故不称“至”而称“分”,提醒人们季节过半。

“分”有“半”的含义,注释家说:“分,半也。”游览佛寺会发现,有的庙宇庭院挂着口“分夜钟”。每日夜半子时,僧人必准时走到钟前,一下接一下推动木棰撞击,浑厚悠长的钟声在夜幕里向远方传播。

△佛寺里的钟

冬至黑夜漫长,古人认为这天阴气全年最重。不过,先哲同时意识到,恰在这四周一团漆黑、阴气弥漫之际,土地里的阳气正悄然生成,暗暗升腾。

明人王鏊说:“冬至之日,一阳自地而升。”千余年前的此日,唐代诗圣杜甫,目光透过满天寒星,投向来日,捋着胡须欣然吟咏:“冬至阳生春又来。”诗人不仅看到隆冬里阳气的潜滋暗长,还满怀喜悦地瞻望寒冬过后阳光灿烂、姹紫嫣红的春日。

这让我想起英国作家雪莱说的:“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此语启悟人心,意味深长。东西方两位文豪诗句的意涵是相通的——熬过漫漫严冬迎接崭新岁月的风发意气,在妙语佳句中交汇共鸣。两人的精彩抒怀给冬日阴霾中的人们平添了迎候新春的欣喜,为处于形形色色“严冬”中的人们带来启迪、希望和力量。

冬至当日,北方下饺子,喝羊肉汤;南方煮汤圆,食酒酿丸子。与家人共享美食的同时,不妨领悟一下“冬至”的确切含义,咂摸体味其中包蕴的“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深刻意蕴。

△冬至日,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

(语情局)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