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他画出了最美诗经
发布时间:2017-11-21 11:27:05 来源: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

回了一次首,马上移开,

手里已拿了一株将离。

关关,呢喃是辗转的思念,

左右参差,采了荇菜。

某一刻,琴瑟和鸣。

倾尽一生的努力,

一寸一寸去生长,

描了细细的眉,

好久不见。

那日红冠轻盖,

若是含苞,亦或是舒展,

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本也想忘忧,

风是美的,

花也是,

只是你不在。

三月,三秋,三岁,

归来吧,没有温度,

心里便总藏着四季。

总也是觉得值得,

磐石蒲苇,

木瓜琼琚,

又如何?

一草一木,总是深情,

最美不过诗三百。

一百多年前,一位叫细井徇的日本僧人,将诗经中的草、木、鸟、兽、鱼、虫,细细染绘,带来一本《诗经名物图解》。

全书未画一个人,

只借了世间万象,

便在诗经的声声唱和里,

道尽人情的千言万语。

【鸟】

野果落地,

于是有了最早的酒,

天工的造化人与酒冥冥相遇,

而吾微小如斯,

只愿,待君归来,

共饮长生酒。

雁起孤飞,苦难是场宏大的美;

心之煎熬,是铁钉落地前的寂静。

可叹,

终是一女子,

于嗟鸠兮,

于嗟鸠兮。

万物生,

栖栖遑遑,

命运带着本能辗转,

生而有灵。

家,

父母睡眼朦胧里,

有泪划过,

热热的的,

如同多年以前,

背上温暖的拍打。

脑中满满都是昔日光景

却还是道一声,

之子于归。

千万遍,执起灯炉,

千万次,嘴角扬起又微微落下,

眺向窗外,深觉世事如此,

便又踏履回房,恍若从未来过。

诗经把简单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思无邪,于是朴实而全心全意。

细井徇,号东阳,曾为僧为医,

《诗经名物图》绘于1848年,

即嘉永元年。

一百多年的作品,

如今看来,依然气韵生动,

草木青翠,典雅素净,

动物生动传神,维妙维肖,

呈现出万千意趣,

非常精美,非常吸引人。

其实,在细井徇撰绘《诗经名物图》之前的元禄七年(即1694年),已有日本儒生新井白石与画师狩野春湖合作完成一部日本诗经诗史上首部《诗经图》。

这部《诗经图》现藏于日本皇室图书馆,秘藏于皇宫深院。

从已现世的几幅画面来看,笔触细腻,画风古朴,非常考究。

后来, 新井白石的朋友若水请益(日本的李时珍,本草研究者),也于1709年根据自己的经验学识创作了一部《诗经小识》,成为日本诗经学史上第一部名物学著作。

自此至18世纪,日本的诗经名物研究已蔚然成风。

诗无邪思三千载,

物生尘缘事事情,

文化在时光的酝酿里,

勾勒出细腻的纹路。

一杯茶,

一支草,

一本诗经。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