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古代最牛民宅,布局跟皇宫一样皇帝看后得叩头
在中国古代,修房子都得有讲究。尤其是皇宫,光是砸钱可不够,还得拿出一股皇家气势来。这种气势大致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足够的奢华。虽然不是直接拿金砖贴上去,可用的材料也都是十分的讲究。
另一面就是讲布局。拿故宫来说,前后两部分,分为“外朝”和“内廷”。外朝就是平时给皇帝工作的地方,在这里跟大臣吹牛聊天用的。内廷就是皇帝跟一帮嫔妃娘娘,创造皇家下一代的地方。
除了左右,故宫当中还有一段中轴线。沿着这条中轴线,不仅是故宫,整个北京城都是左右对称。当然,故宫里头还有很多种说法,下次有机会专门讲讲故宫的布局。
这种皇家布局,一般人都不能用。哪怕是皇亲国戚、高官大臣,还是被发现用皇家建筑的布局,那多怕就要自己把脑袋挂到午门去了。在中国古代,能用上高规格布局的,除了皇宫,也只有孔庙和岱庙两处地方。
不过,孔庙的布局有一套自己的方式。而岱庙这个地方,就是按照皇家的布局方式。
图为孔庙布局
比起孔庙来说,岱庙知道的人会更少一些。
在古代,皇帝常常把自己称为“天子”,也就是老天爷派下来,管理人世间的事情的人。
所以,古代皇帝每年都要祭天,跟自己的老祖宗还有老天爷汇报一下当年的工作。要是皇帝觉得自己干得还不错,就要跑去泰山封禅。
封禅就是在泰山上祭天,可能是当时的人觉得泰山最高,在这里说话,老天爷耳朵能听得更秦楚写。每个皇帝到了上面之后,都得老老实实的磕头汇报工作。
一般来说,寻常皇帝都不能干这件事。只有立下大功业的皇帝,才有资格上去。所以,刘备把自己两个儿子取名为:刘封、刘禅,有人就认为,那是他自己想当皇帝。
一般来说,很少有皇帝能抵挡住封禅的诱惑。即使像秦始皇这样的千古一帝,也得跑到泰山上去封禅一把,至今上面仍有李斯当年留下的碑文。
也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地位,导致历朝历代,对于岱庙都十分的重视。不过,敢上去的皇帝也越来越少。毕竟拿跟过去那些老前辈一比较,就知道自己够不够份量了。
岱庙最早的修建,可以追溯到汉代时期。汉代前几任皇帝:刘邦、汉文帝、汉景帝,都是忙碌命,没工夫封禅。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应该到泰山上风光一把。这才有了后来的封禅故事。至今,在岱庙上,仍有当年种的柏树。匆匆而过,两千多年转眼已逝,树犹如此堪重别。
图为汉柏
后来陆陆续续,各个不同朝代的皇帝都对岱庙进行了扩建,岱庙的山神也加封了各种各样的封号。而岱庙在布局上,也越来越有气势。
在岱庙当中,也有一条中轴线,将这个建筑分开,然后再沿着这条中轴线对称。这种对称的建筑群,会在整体上,提升一种比较庄严的气息。
如果各位有机会的话,可以试着去看看普通庙宇、岱庙、故宫这些建筑的前面,会发现在气场上,有一些很细微的不同。可能也是一种心理作用,当然,如果是顶着大太阳,晒得头昏脑热,估计是没什么感觉。
图为岱庙布局
没有确切的记载能表明,岱庙是什么时候完成了大体的布局。因为战乱、大火、雷劈、地震等,每一次都会让岱庙被毁。不过,每一次都有皇帝选择再次重建,并且会花费更多的银两,来表示自己足够的虔诚。
其中最有戏剧性的一次被毁,是在明朝嘉靖二十六年,岱庙发生火灾。嘉靖皇帝是一个虔诚的道教徒,常年都沉溺在修仙中,二十多年不上朝。而在这时候,听到岱庙起火的消息,不知道又会作何感想。
文章来源:脑洞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