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像
石涛(1642年-1707年),清初著名画家,广西全州人,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清初,在国破家亡的命运促使下,由桂林赴全州,在湘山寺削发为僧,改名石涛。半世云游,饱览名山大川,是以所画山水,笔法恣肆,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帖,为清初山水画大家。著有《画语录》。
石涛原姓朱,名若极,是明藩靖江王之后,其父朱亨嘉于南明隆武时在广西自称“监国”,反对隆武王朝,为巡抚瞿式耜俘杀。是时,朱若极年龄尚幼,后隐蔽为僧,法名原济,亦作元济(后人误传为“道济”),号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等。早年屡游安徽敬亭山、黄山;中年住南京,曾在南京、扬州两次见康熙帝;去过北京,与辅国将军博尔都等交游;晚年定居扬州,以卖画为生。自回到扬州后,石涛一心投身于艺术创作,其绘画风格由中年的繁富、清逸转向沉雄、朴实,艺术创作上进入最为纯熟、最为旺盛的时期,代表作品有《蕉菊竹石图轴》,现收藏于武汉博物馆。
(清)石涛《蕉菊竹石图》
石涛擅画山水,吸取前人所长,尤善于体察自然景物。对画论有深入研究,主张“笔墨当随时代”,画山水者应“脱胎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进而“法自我立”。所画山水、兰竹、花果、人物,讲求独创,构图善于变化,笔墨恣肆,意境苍莽新奇,一反当时仿古之风。对扬州画派和近代中国画影响很大。著作有《苦瓜和尚画语录》(其手写刻本名《画谱》)及后人所辑的《大涤子题画诗跋》等。
传世绘画作品有《诗画册》、《黄山人胜图》、《淮扬洁秋图》、《惠泉夜泛图》、《山水清音图》、《细雨虬松图》、《梅竹双清图》、《墨荷图》、《蕉菊竹石图轴》等。
清初,绘画在董其昌等人倡导的“南北宗”学说影响下,摹古之风日炽,这时才华横溢的石涛异军突起,对这种风气毫不理会。他强调“我自用我法”,并清楚地指出“我之为我,自有我在”,这种改变古人面目而自创新法、自标新格的呼声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然而另一方面,他又是中国传统画论的集大成者。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就认为“石涛是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游走在现代和传统之间。( 国学网 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