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要拍电影版?得先集齐这些角儿才行
发布时间:2017-03-29 11:44:37 来源:

据说《我爱我家》要拍电影版了,已立项。这年头把IP当成一盘隔夜菜炒来又炒去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万万没想到有一天连陪伴无数人长大的《我爱我家》也成了这盘菜。

从93年播出至今,《我爱我家》的经典意义已不仅是“中国内地第一部情景喜剧”能够概括的了,它的台词剧情、人物形象等不但带有浓厚的时代风貌,很多东西放到现在也不过时。

除了无法超越的语言艺术,《我爱我家》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塑造了一批极其典型的90年代人物形象——讲道理头头是道又好面子的退休老干部、小市民气息十足 的曲艺工作者、仕途平平的60后知识分子、狡黠但不讨人厌的社会男青年、漂亮又有点傲气的留洋女大学生、处在发胖边缘的机灵俏皮小学生、来大城市打工最后 改变命运的外地小保姆……熟悉《我爱我家》的观众们,每个角色的经典台词那是张口就来。

“我是谁啊,能文能武,又红又专,亦工亦农,亦兵亦官,生旦净末丑,神仙老虎狗。怎么着?向困难低头嘛?不!我们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就能抽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烟,这么讲吧,凡是点着了能冒烟儿的,除了导火索我都抽过……”

既是这个家庭的大家长,又是一个干过革命的退休老干部,文兴宇从讲话方式到穿着打扮把这个人物演活了。他有时候会摆摆架子,有时候又像个小孩儿需要大家哄着。为了演好这个“爷爷”,文兴宇可以改变了发音方式,把染白了的头发梳成大背头。

“你懂什么呀?喝完了再吐了,那叫漱口知道么?喝完香油,我们再喝一大碗牛奶,也吐了,再吐一大碗人参汤,也吐了,再喝……反正喝什么我们都把它吐了!有钱么,就爱这么花,明白了么?”

要说《我爱我家》的灵魂人物,非和平女士莫属。她浑身上下都透着股招人喜欢的市井气息。作为一个“唱大鼓的”,也曾在走红的路上吃过亏、追寻名门之后的路上闹过笑话,偶尔和公公抬个杠,操心小叔子的恋爱,为贾家“伺候老的拉扯小的”。

“这话也分怎么说,好容易夫妻一场,总是风平浪静也没什么意思,有点儿小波小澜的坏事儿变好事儿,我觉着咱们的感情还经受住考验了呢,那列宁怎么说的?让革命的航船迎着风浪前进;高尔基怎么说的?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经历过上山下乡又顺利走上了仕途,40岁的贾志国虽然没当上大官,在机关里也算混上了个一官半职。看昔日同学成了土豪,志国在酒醉中发誓“再也不能这样 活”,注意过单位的圆脸小护士,也差点和老同学旧情复燃,最终还是夹着公文包做个安贫乐道的中年知识分子。谁知道杨立新还给《霸王别姬》配过音呢!

“我想起里董存瑞炸暗堡,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邱少云焚烈火,熊熊火光照亮了我。黄继光堵枪眼,我用青春堵明天!欧阳海拦惊马,你用真情换此生。”

圆圆口中的二叔,是个游手好闲的“混子”。桃花朵朵开女朋友不断,却最终和青梅竹马艳红在一起。没有正经工作,经常从兜里掏出来的都是毛票儿,却不忍心看人受骗,把盘条都送给了对方。他好占点小便宜,出口成段子,表面上有一点坏,但内心却比谁都柔软。

“爱情不分老少,人生没有单行道”。

贾圆圆是个小学生,而且是个古灵精怪能说会道的小学生。她第一个发现保姆在和炸油条的小刘谈恋爱,逃课就为了看张国荣一眼,做事有点三分钟热度,想当航海家又想学素描,考过第一名还上过电视,爱吃八喜冰淇淋。

“其它题目还有:吸毒贩毒;卖淫嫖娼;贪污腐化;行贿受贿;人工流产大家谈;少女失身面面关;真变态;同性恋;小秘为何谤大款;留守男士和女士;单身贵族生活圈;精神病院的精神病;少管所里的少年犯;你看我选哪个合适呢?”

家中最美貌的女性必须是贾小凡,如此美貌在中文系的少女中恐怕也不多见,喜欢揶揄二哥贾志新,最盼望周末回家吃顿饺子。

“我的行为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使大家没有发现我这只披着羊皮的狼,装成美女的蛇,吃不着葡萄的狐狸,混进羊群里的骆驼”。

少女无知时,保姆小张差点爱上胡同口炸油条的已婚男青年。跟着志新哥远赴海南创业,摇身一变成了张总。

“您是说冰箱里那肉皮冻吧?吃了。味道不错,再多搁点香油就更好了。”

作为全剧最出彩的配角之一,葛优只出现了两集,就为我们贡献了无数笑料和用不完的表情包。在当下流行“小确丧”的氛围当中,“葛优瘫”让青年男女们找到了情绪的宣泄入口。葛优身上这件女式碎花T恤也成了X宝爆款。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母们母们母们!”

“哦大哥,大哥大哥你好吗……”

“什么亨特,我让他把那特字去了,光剩下哼了!”

除了剧中主要人物,更别说剧中频频露脸的腕儿:濮存昕姜文王志文江珊黄宗洛、金雅琴……连张国荣都差一点来家里客串他本人!

从 《我爱我家》要拍电影的消息一出来,就有人质疑原班人马能否再次“大团圆”?众所周知,主演与导演的轶事成了八卦谈资,本剧文学师梁左去世多年,那些让人 笑中带泪、嬉笑怒骂中引经据典的台词还能再现大银幕吗?《我爱我家》的剧情并不是空穴来风,有奖竞猜、家庭卡拉OK、“下海”、赴美留学、老年人再婚、汉显BP机、该不该要二胎……这些紧贴90年代人民生活变化的剧情,让《我爱我家》超越了搞笑喜剧的范畴,成为一部老百姓生活纪录片。这也是为什么20年后 剧中的梗还能让观众念念不忘,还能拿来用。不论哪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在剧中上百个人物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这盘菜炒出来到底好不好吃,我们还不知道。单看电影版《我爱我家》的剧情简介,讲得是傅明老人去世后若干年,“遗产宝藏”线索引发贾家兄妹和大儿媳和平的家族寻宝。这个故事曾在剧中出现过,傅明老人透露家中藏有“宝藏”,全家总动员开墙凿壁,最终爷爷承认自己记错了。20年前没有挖出来的财宝,这次会如何收场?

不知编剧会不会为了迎合当下观众的口味,在台词中添加网络用语,请流量花生出演?当我们坐在电影院里,听到贾圆圆一本正经地说“小拳拳锤你胸口”,或在影片中发现各路鲜肉露脸,那么,《我爱我家》电影版不仅消费了观众的情怀,更是对这些经典人物形象的“糟蹋”。(腾讯娱乐)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