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1月11日,解放石家庄战役已接近尾声。敌人只剩下大石桥和火车站的几个核心据点,但仍负隅顽抗。火车站及铁路沿线是战役一开始解放军就定下的重点攻克目标。因为火车站和铁路一旦夺取,敌人的物资和部队运输就被切断。战役进行到第5天的时候,当年身为晋察冀野战军4纵队11旅33团供给处供给员的张守英,奉上级命令,要送一车弹药到石家庄火车站。冒着被敌人飞机轰炸的危险,张守英赶着两头骡子,拉了一车弹药,在战友的配合下,摸索着向火车站进发了。
张守英说到的火车站,并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位于解放广场上的老火车站。而是在中山路地道桥北侧邮政所的后面,紧邻正太饭店。那是第一座石家庄火车站。它是1907年10月正太铁路通车后建成的。战斗打得很激烈,张守英并没有对那个不起眼的火车站留下太深的印象。只是觉得小得不能再小。11月12日,石家庄宣布解放。这场战役积累了攻城战斗的经验。尤其是火车站的成功夺取,切断了平汉铁路、正太铁路和正德铁路的联通。使蒋军的华北集团与华中集团的联系被切断。晋察冀鲁豫热蒙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新中国成立,火车站开始发挥它在和平时期应有的功能。作为一座城市对外交流发展的重要窗口,火车站的建设一直是政府考虑的重点。石家庄火车站地处正太铁路和京汉铁路的交汇处,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其铁路交通枢纽的地位愈加明显。进入八十年代,石家庄火车站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虽然历经多次改造,但总体条件仍然简陋艰苦。提升改造工作逐渐被提上日程。
1984年,第一座石家庄火车站因过于陈旧简陋,难以正常发挥作用,终于退出历史舞台。市政府决定重新选址,在中山路南侧建设一座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化火车站。而在新火车站建设的三年时间里,市政府决定在裕华路铁路地道桥南侧设立石家庄临时火车站,这座临时火车站,可以说是第二座石家庄火车站。1987年,在石家庄解放四十周年之际,一座崭新的火车站在中山路地道桥南侧落成并投入使用。这就是今天已经被改造成铁路博物馆的石家庄老火车站。可以称之为第三座石家庄火车站。现在看着是老了,但在当时,这座火车站可是先进的很。它包括主体建筑南、中、北三个大厅及售票厅和其他附属建筑,还有国徽设计者张仃设计制作的大厅壁画《燕赵颂歌》,无论从规模还是功能设计,在省会城市里都属于非常先进的水平。
25年的服役期内,老火车站见证了这座城市的飞速发展,石家庄迅速凝结了一个以火车站为中心的城市内核。到2011年,年发送旅客人数达1500万余人,成为京广铁路上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而为了便于正太铁路和石德铁路东西向的运输,始建于1958年的石家庄北站,在1989年也进行了改扩建。
火车站提升改造的背后是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到2007年,在之前十年的时间里,铁路已经实现了6次提速。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正式付诸实施,主要干线开始“时速200公里”的高速运行,中国铁路开启“追风时代”。2008年石家庄到北京开始建设京石客运专线。北至北京、天津,西到太原,南到郑州,一小时交通圈概念被提出。2014年12月10日,中国铁路第七次全线提速调整。主干线高铁列车实现时速300公里每小时。2017年9月21日,7对“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按时速350公里运行。中国进入高铁时代。此时,以石家庄为中心,辐射首都和周边省会城市的一小时交通圈,除济南外已经成为现实。
火车提速,高铁时代的到来,手机终端自助购票,让曾经辉煌气派的第三座石家庄火车站又显得落后了。其功能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2012年12月21日零时,经过了2年的建设,在中华大街与南二环交汇处东北角,一座占地39万平方米,融入了网络现代科技手段的石家庄新火车站正式投入使用。新客站按照“快进快出、上进下出的设计理念,大大方便了来往乘客的疏散集中。同时在外观上,它寓意赵州桥,又给东西广场赋予 “行云流水”和“水润石门”理念,既体现了石家庄的传统文化,又展示着这座城市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其建筑规模位居全国第六位。
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东西南北“一小时交通圈”,石济客专2014年开始投入建设,石家庄东站同步破土动工。2017年10月22日,石济客专实现联调联试,石家庄东站即将竣工投入使用。辐射东西南北大城市的“一小时交通圈”即将成为现实。
东西南北“一小时交通圈”实现后,石家庄和周边大城市的沟通、商贸往来将更加便捷,这必将有力推动石家庄经济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从70年前那座陈旧简陋的石家庄火车站,到如今规模位居全国第六位的石家庄新火车站,铁路为石家庄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进入新时代,作为全国铁路交通的枢纽,石家庄火车站必将为这座城市的跨越发展发挥更加强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