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涛收藏的侵华日军士兵羽田孟“战场日志”原件。
8月8日,一本由侵华日军士兵羽田孟手写的“战场日志”原件在石家庄首次被发现,其中详细记录了1939年1月8日侵华日军围困我八路军并使用毒气弹的罪行,是日本侵略者悍然违背国际法在中国使用生化武器的又一确凿证据。
这本日志是民间收藏家孙海涛在一次藏友交流活动中得到的,刚刚完成初步整理。在他家中,记者见到了这本“战场日志”,其为手工装订,共74页,内页纸张虽已泛黄,但手写的日文字迹清晰可见。作者为原侵华日军第110师团上等兵羽田孟,内容为1938年8月至1940年8月期间,其参加侵华战争的所见、所为,详细记录了多次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并附有作战图和文字说明。
翻阅日志,日军暴行的残酷画面历历在目,令人触目惊心。1939年4月,日军在其占据的石家庄军用机场内,开辟出一片区域,标注为“捕虏死刑墓地”,在这里集中残忍杀害抗战军民;1940年1月,日军在对石家庄附近的村落进行粮食等物资掠夺后,将整个村子烧毁,并对村民进行屠杀……
“这本日志是日军侵华的罪证,其中还特别记录着一段他们使用毒气弹的罪行,令人发指!”孙海涛指着日志中的一段文字说,1939年1月8日,在今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光华镇前土霍村附近,侵华日军“温井部队”久攻不下八路军阵地,便出动飞机轰炸并投放毒气弹,毒气在阵地上弥漫,八路军战士在没有任何防毒装备的情况下,依然坚守阵地,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日志中冷冰冰地记载着侵略者眼中的“战果”:“毒气弹效果良好,战死者多为女战士。”这场战斗,不仅暴露了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的残暴与野蛮,更凸显了中国军人特别是八路军女战士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侵华日军使用毒气弹,不仅严重违反国际法,更是对人道主义肆无忌惮地践踏。”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魏万磊表示,这本尘封80余载的“战场日志”,是揭露侵华日军使用毒气弹罪行的重要新物证,也是侵华日军反人类暴行的又一无法辩驳的“自供状”。(来源:石家庄日报 记者 宋 钧 焦莉莉 王 宠)
编辑:任闪
责编:韩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