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英雄魂丨让敌人胆颤心惊的“爆炸英雄”
发布时间:2025-08-08 07:28:48 来源:无线石家庄

李混子的制雷旧址。

“奶奶,快看!这是不是您说过的民兵爆炸英雄?”夏日清晨,市民杨素娥带着孙子王一诺走过石家庄东环公园时,孩子指着抗日民兵雕像问道。“是呀,他就是‘爆炸英雄’李混子。”

英雄故事一直在传颂

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地区活跃着一大批以地雷为武器,与日伪军坚持斗争的民兵英雄。他们行动迅速、技术高超、神出鬼没,地雷响处令日寇闻声丧胆。李混子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他带领爆炸小组,以自制地雷为武器,在平汉线上炸出一条“死亡走廊”,书写了一部“土发明战胜洋枪炮”的民兵智慧传奇。

记者驱车从石家庄市奔赴李混子的家乡新乐市北李家庄村。

李混子的旧居位于北李家庄村中心,青砖白墙,纸窗木梁。迈步入内,小院干净整洁、甬路平直,在院子西侧最醒目的位置,安置着一架石碾盘,上面使用过的碾痕依然清晰。“当年,李混子他们就是用这个石碾子来加工炸药。”北李家庄村村监会主任李增群说。

走进正房,墙上挂满了李混子的事迹介绍,东墙上还有一张英雄画像。白毛巾包头,浓眉下的眼睛炯炯有神。“北李家庄村能走出这么一位远近闻名的抗日英雄,是我们村的荣耀。”李增群说,李混子精神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北李家庄村,激励着村民热爱祖国、建设家乡。

战争中成长起来的“爆炸天才”

1922年4月25日,李混子出生于新乐县李家庄(今新乐市北李家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全家靠租种一亩坟地来度日。苦难的童年,使李混子饱尝生活艰辛,但也磨练出他坚强刚毅、机智勇敢的个性。虽然因家贫不能上学,但李混子心灵手巧,打小就爱摆弄玩具,还自制鸽夹、兔套,造弹壳手枪。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随后,日军侵华魔爪由北向南,直指华北。不久后,地处平汉铁路沿线的新乐县城,被日军占领。年幼的李混子耳闻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在家乡烧杀抢掠,激起了对日军的仇恨。他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李混子迅速成长起来。1940年,村抗日自卫队选拔了十名骨干组成爆炸组,他被选为组长。虽然条件简陋,但凭着爱琢磨的劲头,李混子搞出了好多“发明”。他把用过的弹壳收集起来,经过反复试验,成功配制了“二槽”子弹。为了阻击和消灭进村的日寇,他还发明了“立体布雷法”,路上、房上、树枝上,到处都有地雷。有一首流传四乡的童谣,形象地反映了当年地雷战的盛况:“北李家庄真排场,枣树上面挂‘铃铛’,庄里村外种上了‘铁西瓜’,给顽军备下了‘好干粮’,城里敌人来赴宴,吃饱喝足棺材里装……”

铁路线上的生死博弈

作为战略要地的新乐,承担着破坏日军的交通运输线,打乱敌人的战略部署,阻止日军向中国腹地进犯的重要任务。李混子在上级的指示下,带领民兵爆炸组以地雷为武器,日夜奋战在平汉铁路、大沙河沿线一带,为切断敌人交通运输线不懈努力。

在民兵爆炸组刚刚成立之际,为了解决炸药不足的问题,李混子冒着生命危险,把拣来的未爆炸的炮弹改制成地雷。为了实现用地雷炸火车的目标,他和爆炸组的同志们经过反复研究,研制出了大威力地雷。之后,根据敌情变化,又发明了姻缘雷,压簧抛线雷,硫酸雷,进时雷,压发雷等多种形式的地雷,创造了炸毁敌人机车10辆、车厢48节、炸死炸伤敌伪220余人的赫赫战绩,让敌人胆颤心惊,使日军在这一带的交通一度陷于瘫痪,为冀中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因战绩突出,1945年8月,在冀中军区爆炸展览会上,李混子被评为“爆炸英雄”,民兵爆炸组被命名为“李混子爆炸组”。后来,在一次防敌过程中,李混子误触地雷,壮烈牺牲,年仅23岁。

李混子虽然牺牲了,但他短暂而传奇的一生,折射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中,人民群众迸发出的无穷智慧和抗争意志。

(来源:石家庄日报 记者:李莉雅)

编辑:郝若羽

责编:周欣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