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习俗
祭扫
扫墓祭祖,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节的习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清明也是传承好家风的时候。
踏青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踏青郊游、观赏春色的大好时节。
插柳戴柳
过去在清明这天,家家都要在门前挂上柳条,有的人还要在头上戴上柳枝。插柳于户,可以驱邪祈福;戴柳于首,寓意留住青春。蕴含着人们对平安健康生活和美好幸福未来的殷切期盼。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俗语说的“清明前后点瓜种豆”也是这个道理。
放风筝荡秋千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时,人们会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上天去,再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寓意“放晦气”。唐代荡秋千已十分流行,白居易《寒食夜》里就写道“春风摆荡禁花枝,寒食秋千满地时”,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编辑:任闪
责编:韩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