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煎堆”
发布时间:2024-06-03 15:39:12 来源: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在闽南,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为“五月节”。闽南民间的“五月节”,除了包粽子、赛龙舟等传统的习俗外,至今还保留着一系列独特的习俗。比如在福建省的晋江地区,端午节的传统民俗风情有包粽子、赛龙舟、捉鸭等民俗活动,在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还保留着要吃“煎堆”的传统习俗。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地瓜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这种特色小吃,你吃过吗?

端午节到了,小孩子们最期待的是“煎堆补天”。“煎堆”是用地瓜粉、米粉或面粉和物于油内煎的一种食物,味道非常美味。刚出锅的“煎堆“,要赶紧抓一块叼着溜岀厨房,不怕烫的咬上一口:甜Q软糯,说是替女娲补天,其实是端午节前正是梅雨季节,人们盼晴心切,就有了“煎堆可以补天”的说法。

闽南的巧妇在制作这道美食时,很多都有自己的窍门。这其中最有趣的一种,便是以放凉的稀粥代替凉水,将地瓜粉拌成糊状。据说以这种办法制出的煎堆,能收获更粘稠、Q弹的口感。随后,往地瓜粉糊里和入自己喜欢的馅料,搅拌均匀即可。在闽南地区,海蛎是最受欢迎的配料,它能提供原汁原味的鲜香。海蛎以外,虾米、瘦肉丁都是锦上添花的选择。至于偏好荤素交融的,只消往浓糊里撒上一些切碎的蒜叶或葱叶,煎堆便有了点睛的翠绿,很能给视觉添加额外的惊喜。待一碗糊准备好了后,便可以在平底锅中抹上一层热油,“呲啦啦”地煎起来了。

白花花的面团在滚油的滋润下,慢慢膨胀、变圆,颜色也从白色变成浅黄、深黄、金黄。在漏勺的细心翻滚、撩拨下,煎堆越“碌”越大,越“碌”越圆,也寓意一家人越“碌”越幸福美满。整个过程要不停地翻面,并不停按压,免得出现小洞。当“煎堆”快熟时,将火关掉,继续翻面油煎,直到煎好。

尝一口热乎乎的煎堆,薄脆清香,入口酥软,油而不腻,内心深深的充满了幸福感。除了用地瓜粉以外,平常的面粉也能制成煎堆,只不过在配料上略有区别。制作时,面粉只需以凉开水和开,揉制成团后加入白糖、擀成薄片油煎即可。这种类型的煎堆吃起来脆香十足,舌尖还有一丝甜滋滋的味道。小伙伴们,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要吃“煎堆”,你喜欢吃吗?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