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近日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据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这是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开始接触和使用互联网。截至2023年6月,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突破1.91亿。互联网在拓展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空间的同时,也带来网络沉迷、网络欺诈、个人信息被滥采滥用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通过立法制度性地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网络生活,是广大家长的心声,也是全社会的期待。早在2014年,《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就被纳入国务院的立法计划;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也增设“网络保护”专章。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进一步细化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制度势在必行。
《条例》的出台,回应各方关心关切,聚焦突出问题,从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多个方面,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为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守护亿万家庭幸福安宁提供了重要支撑。特别是《条例》中明确了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学校、家庭、行业组织、新闻媒体等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形成了完整、有效的责任闭环,效果值得期待。
徒法不足以自行。《条例》即将施行,对各相关方来说,要继续做好配套工作。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推动宣传和解读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让人们对《条例》心中有数,并以此对照,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更好地遵守和落实。另一方面,要健全配套的惩戒机制,对阳奉阴违、推诿拖延甚至是故意不执行者,要做出相应的处罚,形成有效震慑。如此,每个责任主体都行动起来,各尽其职,形成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合力,定能营造出更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让未成年人在充满阳光的数字世界健康成长。(文/许君强)
编辑:齐永涛
责编:韩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