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华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
发布时间:2023-04-01 11:02:40 来源:无线石家庄

名家走基层 文化驻民心

一块木板,一支烙笔......3月31日,石家庄市合作路街道友和社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中国烙画艺术家协会名誉会长郝友友手拿灼热的烙铁,现场与观众讲解、互动,以铁为“笔”,以“火”为墨,进行作品创作,让市民零距离感受烙画传统技艺。

图片

郝友烙画古称“火针刺绣”,是一门传承了千年的艺术,其以火为“墨”,以导热性能好的金属为画笔,以椴木板为媒介,经过构思、选料、拓稿、熨烙、抛光等步骤,在物体上以炭化的程度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烙画讲究轻重缓急,深浅浓淡,下“笔”的力度和时机都决定着画作的质量。”郝友友认真的为居民讲解烙画知识,不少居民拿起烙铁,现场体验烙画技艺,感受匠人劳作的乐趣。

图片

此次活动让群众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下一步,新华区将持续开展展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将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2023年,新华区计划开展相关活动400余场,已开展相关活动50余场。

高柱托天飞叉走进石家庄四十二中

为进一步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固元气、展特色,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独特作用,新华区宣传部、教育局、文体和旅游局联合开展2023年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2023年3月29日,新华区非遗项目高柱托天飞叉会走进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让学生与飞叉表演零距离接触,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片

高柱飞叉始于清朝,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高柱飞叉会以进校园、进社区展演的方式来对该项非遗进行传承和保护,通过飞叉技艺展示、集中演讲、互动教学等形式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近距离感受这项传统体育运动带来的魅力。在操场上,飞叉队员精神抖擞,时而凤凰展翅,时而古树盘根。铁叉在空中飞舞,但又犹如粘在队员手中一般,每一个空中的位置和落点都精准地掌控在他们手中,精彩的表演赢得师生们阵阵喝彩。展演结束后,同学们走上前去端着飞叉,跟着飞叉队员学习动作要领。

图片

高柱托天飞叉代表安国强说道:“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飞叉的练习中,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了解非遗文化,把这项非遗技艺永远地传承下去。”

郭氏铁板浮雕亲近学生 非遗文化共传承

“铁板上竟然能敲出画来!”“太有趣了!”3月27日,在新华区委宣传部指导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海博民间文艺家工作室领衔人郭海博和省非遗传承人郭墨涵带着非遗传承项目——郭氏铁板浮雕,走进新华区宁安路小学新华路分校。活动中,他们向学生们介绍了浮雕种类和铁板浮雕的历史文化,让他们观摩彩铜浮雕作品,上台轮流体验铁板制作技艺。

图片

郭海博说:“体验铁板浮雕的制作技艺,让孩子们更了解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启蒙的种子。”

图片

来源:石家庄文化名家、石家庄新华发布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