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科技部权威回应
发布时间:2023-02-25 14:29:58 来源:央广网

2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如果没有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就不会有现代化强国。这既反映了我们对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在不断深入,也反映了现代化强国对科技、人才、教育强国的迫切需要。”

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多年保持世界首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作专章部署,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十年来我国科技实力跃升,在全球创新版图的影响力显著增强。王志刚在发布会上提到,全社会研发经费从2012年的1万亿增加到2022年的3.09万亿,研发投入强度从1.91%提升到2.55%;基础研究投入从2012年的499亿元提高到2022年约1951亿元,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由4.8%提升至6.3%。研发人员总量从2012年的325万人年提高到2022年预计超过600万人年,多年保持世界首位。引用排名前千分之一的世界热点论文占全球总量的41.7%,高被引论文占27.3%。我国不仅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成为了解决全球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可以看出,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根本,也是起点,所有的科技创新活动都围绕着人才开展。

王志刚表示,这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一体推进,人才强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三大目标统筹部署推进,瞄准的都是现代化强国。从三者的关系来看,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三者互相支撑又互相促进,围绕现代化建设全局、现代化强国建设这个目标来展开。

科技领域如何抓落实?王志刚表示,就是要紧紧围绕建设科技强国这一目标来做。首先是加强顶层设计的统筹衔接。在做科技顶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教育、人才问题,目标是瞄准现代化强国。其次,加强科教协同和人才工作,这三方面要有一个统筹。目前已经有相关机制,重点要落在科技人员身上,中国要有一大批科技人员,高水平的科技人员,要结构合理、符合现代化建设要求,真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创新道路,以人才强、科技强达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45岁以下的超过80%

据统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的占比超过80%。为激励更多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意见》的印发,激发科技人才活力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解敏介绍,科技部始终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推动科技人才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22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超过600万人年,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不断涌现,更多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解敏强调,科技部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下一步,科技部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目标,强化国家使命导向,统筹国内国际两类人才资源,通过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服务保障激励,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编辑:王珊

责编:韩巍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