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民情、接地气、抵人心。5月12日晚,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晋剧院创排的晋剧《武汉鼎》将在石家庄丝弦剧院精彩上演,这是该剧首次登上河北戏曲舞台。这部以现实为题材的舞台艺术作品会以怎样的方式深情讲述脱贫攻坚的动人故事?请跟随记者探访的脚步,一起去看一看。
(精彩剧照。呼和浩特市晋剧院供图)
以本土艺术塑造本土人物
进入晋剧《武汉鼎》演出倒计时的石家庄丝弦剧院灯光璀璨。从一个表情到一个动作,从每句唱腔到每句念白,所有演职人员一如正式演出般情绪饱满,唱腔铿锵。
晋剧《武汉鼎》是以“全面脱贫攻坚模范”“北疆楷模先进人物”——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共产党员武汉鼎为原型打造的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舞台艺术作品。全剧共六幕,再现了武汉鼎60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坚持不懈下乡蹲点扶贫、服务群众的先进事迹。
(精彩剧照。呼和浩特市晋剧院供图)
“从2018年年末开始筹划创作到2020年首演,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主创人员和演职人员都被武汉鼎的无私奉献和大爱情怀所深深触动。”谈及该剧的创作,呼和浩特市晋剧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武汉鼎》剧目编剧张福俊激动不已。
据张福俊介绍,该剧是以本土人物演绎本土故事,以本土艺术塑造本土人物。“我们通过一幕幕真实且典型的故事,采用倒叙、闪回、隔空对话、时空交错等多种切换手法,将武汉鼎的先进事迹浓缩在了一小时四十五分钟的舞台演出中,结构紧凑,艺术地呈现武汉鼎这位具有浓郁乡村气息的基层共产党员淡泊名利、扎根基层、扶贫济困、一心为民的责任与担当。”
(精彩剧照。呼和浩特市晋剧院供图)
“我们在舞美设计方面花了不少心思。”据张福俊介绍,该剧汇集当地景色,以黄土高原、山脉、蓝天、大树等为场景。“舞台背景将呈现的那棵大树,就是武汉鼎帮扶的暖水湾村后山上的一棵老杨树,这是武汉鼎植根人民群众的精神象征。”张福俊表示,该剧在音乐、舞美以及服装方面都紧接地气,人物个性鲜明,剧情跌宕起伏,演员唱腔高亢激越,语言通俗易懂,更难能可贵的是,该剧通过舞台彰显晋蒙交界的自然风光,突出生态理念。
展现晋剧多元多变的艺术魅力
刚刚结束记者的采访,恰巧舞台音乐响起,呼和浩特市晋剧院艺委会主任、演员,武汉鼎的扮演者李宏伟立刻投入到了舞台排练中。台上到台下角色迅速切换,全情投入,生动的武汉鼎人物形象立刻呈现在了舞台上。
(晋剧《武汉鼎》排练现场。闫漪/摄)
从业二十多年,李宏伟一直演古装戏。“我原来是唱花脸的,《武汉鼎》是我首次出演现代戏。”在剧中,李宏伟将从武汉鼎的20岁演到80岁。在李宏伟看来,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去诠释一个60年跨度的人物形象,对演员的功力要求是很大的,但也将是最值得观众品咂的地方。
据李宏伟透露,该剧既保留了晋剧的传统意蕴,也会使观众感受到晋剧多元多变的艺术魅力。“该剧在晋剧传统唱腔的基础上,有机融入了民歌、二人台、山曲等具有内蒙古地域风格的音乐元素。”
此外,赏剧时,观众会感受到浓浓的乡言土语。李宏伟表示,这是为更好地强化不同人物性格进行的巧妙设计,观看时值得细细体会。
(晋剧《武汉鼎》排练现场。闫漪/摄)
截至目前,《武汉鼎》已演出了二十多场。在李宏伟看来,每演完一场都会有新的体会。“武汉鼎这个角色充满了正能量, 每次演出都会给心灵带来更多的震撼, 希望我们的舞台呈现能够感染到更多的观众。”李宏伟说。
此外,为更贴近人物形象和性格,该剧舞台服装全部选择从20世纪60年代到2018年不同时代的服饰,观众将在浓浓的怀旧情结中,体会到晋剧多元多变的艺术魅力。
记者了解到,该剧演员构成更偏重于年轻化,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等老戏骨在剧中甘当绿叶,默默为戏曲事业传承薪火。渠建红是国家一级演员、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工老生。“在该剧中,我扮演有根的母亲,这也是我在舞台上的首次尝试,希望得到观众的认可。”渠建红说,希望能够在舞台上更好地陪伴年轻人成长。
(晋剧《武汉鼎》排练现场。闫漪/摄)
当开场音乐响起,你会发现熟悉的旋律无比亲切,会是什么经典旋律融入了这部晋剧中?就在今晚,一起去揭秘吧。(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闫漪)
编辑:任闪
责编:孟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