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春天|助企纾困 第二批25条便民办税缴费新措施已推出
发布时间:2023-02-22 09:20:37 来源:央视网

2月21日,国家税务总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税务部门连续第10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在首批17条便民服务举措逐步落地见效的同时,第二批便民服务措施已经推出。

据介绍,税务总局新推出的第二批25条便民服务措施包括诉求响应提质、政策落实提效、智能办税提速等6个方面。

据了解,2021年起,税务部门与人民银行国库部门选取跨省经营活动较为活跃的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的12个地区率先开展跨省异地电子缴税试点,并于2022年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2022年,已有超过150家商业银行支持办理跨省异地电子缴税业务,共办理跨省异地电子缴税31万笔,税款575亿元。

据介绍,税务总局首批推出的17条便民服务举措部分已落地见效。其中,税收大数据作用进一步发挥,在尊重企业意愿的前提下,为产业链供应链不畅的企业牵线搭桥,助力供需双方对接,1月份已经帮助426户企业自主实现有效购销9.8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多举措促“一带一路”税收征管能力提升

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在2月2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税收征管能力促进联盟实施多项举措共促征管能力提升。

据介绍,2019年4月,“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正式成立,它是第一个由中方发起建立的多边税收合作长效机制,致力于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税收领域的协调性、互惠性,共建增长友好型税收环境。目前,合作机制理事会成员已增加至36个、观察员增加至30个,“朋友圈”和影响力持续扩大。“一带一路”税收征管能力促进联盟是合作机制下专门负责开展培训、研究和技术援助等能力建设的多边性机构。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2月21日,“一带一路”税收征管能力促进联盟办公室将发布联盟课程体系1.0版,包括税收制度、税收征管及数字化等4个主题共65门课程。课程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和需求导向,兼顾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税务人员重点关注的税收争议解决、优化营商环境等领域,助力进一步深化国际税收交流合作,共同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国家税务总局:持续加大治理涉税诈骗和公开曝光力度

针对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开展涉税诈骗,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纳税人缴费人要提高防范意识,税务部门将持续加大治理涉税诈骗和公开曝光力度。

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发言人 黄运:根据我们收集到的信息,网上涉税诈骗至少有以下几种类型:有的是直接诈骗纳税人钱款牟取不法利益,有的是非法骗取纳税人信息特别是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用于“灰色交易”,有的是蓄意制造恐慌向纳税人招揽扩大业务。从手段上看,不法分子通常以短信、电话、网络甚至是直接上门等形式,冒充税务人员并以税务稽查、中奖兑付等为借口,诱导纳税人转账付款或提供相关信息;还有的利用视频短片、线上培训等方式,肆意歪曲解读税收政策和税务管理,并以帮助解决涉税问题为名蒙骗纳税人,达到其非法牟利的目的。

黄运表示,在防诈反诈方面,广大纳税人缴费人要提高防范意识,遇到冒充税务人员上门征收税费、宣扬各种退税返款“新政策”或收到伪造成涉税信息的不明链接及二维码等,要保持高度警惕,切勿泄露隐私或进行转账支付。

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发言人 黄运:认准官方渠道。通过税务总局以及各地税务部门的官方网站、服务热线、电子税务局等渠道进行涉税涉费的业务办理和咨询,不要轻信非官方信息和渠道,谨防不法分子的诈骗诱导。及时举报求证。如遇到相关情况,可以咨询12366服务热线或主管税务机关进一步核实,或立即拨打110和全国反诈专线96110寻求帮助。

黄运表示,税务部门将持续加大治理涉税诈骗和公开曝光力度,强化打击、强化震慑,保障国家税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

责编:周欣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