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经济总量过万亿、实现弯道超车的跃升之年、展示之年”。身处优势叠加的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的跃升突破期、加速奔跑的赓续奋斗期的石家庄,如何发力才能开创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建设新局面?
出席市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要锚定奋斗目标,准确把握时与势,做好科技创新、产业提升、高水平开放等重点工作,强力推动经济总量实现新跃升,充分展示质量和效益双提升的强劲态势,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征程中扎实走出一条石家庄之路。
激活创新动力 锻造发展核心引擎
进入新发展阶段,创新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力。
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加快跻身创新型城市前列。
代表、委员们认为,关键是要围绕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提高科技创新“硬实力”,同时,完善科技创新机制,营造科技创新生态,夯实科技创新支撑,不遗余力培育创新动能,加快锻造发展核心引擎。
“今年,全市科技创新力争实现四大跃升。”市政协委员、市科技局局长常志卷表示,要推进创新主体研发能力实现跃升,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各类研发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创新平台策源能力实现跃升,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促进平台能级提升;推进县域创新能力实现跃升,持续增强县域创新能力;推进科技服务水平实现跃升,让企业知晓、用好科技政策。
“建议进一步加强科技投入,促进创新发展。”来自软件与服务、软件人才培养和人才服务行业的市人大代表杜秀珍,非常关注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内容。他建议加强科技投入,特别是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同时在基础研究、创新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如何缓解技能工人短缺与全市产业经济持续增长之间的矛盾,助力经济总量过万亿、实现弯道超车?
市人大代表、石家庄四药集团党委书记兼河北国龙制药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史建会建议,优化完善人才绿卡制度,紧扣主导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扩展人才绿卡范围,将技能型人才纳入人才绿卡范畴,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激励举措。深化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育机制,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更科学、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进一步提高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大对技术工人创新的支持和服务力度,激励引导更多的技术工人积极投身创新实践,为青年技能人才成长发展搭建交流学习平台,不断畅通技术工人成长成才的通道。
推进产业提升 加快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是重要支撑。
2022年,我市坚持重点突破,产业发展逆势上扬——规划建设了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基地,兑现奖补资金2.6亿元;新增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3家,认定瞪羚企业22家;湾里庙步行街等33条特色商业街区开街运营……
在此基础上,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聚焦实体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质态,努力在全球生产网络和产业分工体系中占领一席之地。
对此,市政协委员马春玲建议,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支持投入力度,做大做强生物医药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提升现代商贸物流产业能级,加快建设数字化标识智能平台,以平台赋能五大主导产业发展。
“建议全面提升现代商贸物流产业能级,推动我市经济总量过万亿。”来自市九三学社的政协委员建议,多点辐射,产业分层布局,支持三环内物流企业有序向三环外疏解,并按照商品类目的大类分类原则,明确三环外新建物流园区的产业及商品特色。建立重点特色企业名单制和新业态企业目录,鼓励行业特色龙头企业总部落户石家庄,实现新业态与龙头企业并存,提升商贸物流体量。建立具有成长性的商贸物流企业名单,实施商贸物流“发展帮扶计划”,壮大本地产业特色。强化平台引领,引导商贸服务数字化。
如何做精现代食品产业,提高发展质量和集聚水平,推动食品大市向食品强市转变?这也是市人大代表、石家庄市惠康食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威关注的重点。
“我们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提高供给质量,引领新型消费,扩大内循环,满足市场消费高品质生活新需求,着力提高现代食品行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王威建议,建立重点企业名录库,打造“龙头企业+腰部企业+中小企业”梯次培育模式,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强劲带动、腰部企业强力支撑、中小企业强势崛起的现代食品产业发展格局。
扩大高水平开放 激发发展新活力
“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发展,激发现代化建设动力活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
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获批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纳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拥有14条稳定的国际线路,发运范围辐射近50个国家和地区;开通8条“+石欧”班列,推动京津冀协同开放;2022年全年共开行中欧(中亚)班列506列,同比增长139%,超以往四年总和,稳居京津冀首位,开行增长率多年居全国第一……
石家庄国际陆港发展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也是全市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缩影。
“建议在扩大开放中增强发展动能,着力提升石家庄国际陆港对外开放的领域、空间和层次。”市政协委员、河北陆港集团总裁刘银朋建议,增加班列图定计划并建设集装箱中心站,协调国铁集团将国际陆港纳入“12+N”运营体系。支持建设铁路开放口岸。创建京津冀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构筑京津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的陆路桥梁,构建“干支结合、枢纽集散、内外连通”的物流网络体系,进一步提升班列运行规模和质量效益,培育中欧班列产业生态圈,为京津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在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上,代表、委员们建议,不断完善商务服务设施,精心办好中国·石家庄(正定)国际博览会等高规格展会,争取更多国际会议、展览、赛事在我市举办。加强国际交流,积极申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科技、文化等交流活动,让世界更多地关注石家庄,让石家庄更好地走向世界。(来源:石家庄日报)
编辑:梁堃
责编:韩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