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 战火中发明的土电话
发布时间:2021-05-18 10:25:00 来源:无线石家庄

战火中发明的土电话

文/焦风丽

1948年10月下旬,驻北平(北京)的国民党军队奉蒋介石之命,组成五个师的“快速纵队”秘密南下,阴谋偷袭石家庄,危害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

刚刚进驻行唐县北高里村和差取村的华北育才小学师生,奉命转移到灵寿县西北部的深山里隐蔽。不久,国民党部队被击退,学校师生开始徒步回行唐县驻地学习生活。

李印是华北育才小学四年级的一名学生,这天,他和同学们一起打起背包,随师生队伍前行,一路欢声笑语,分享着胜利的喜悦。

行军队伍进入丘陵地区后,大家惊奇地发现,昔日荒寂的乡村内外熙熙攘攘,路上大车小辆,人来人往,村里村外到处是正在操练的解放军战士,村与村之间不知啥时候拉起了一根根“铁丝”(电话线)。

回到驻地,看到村里也驻了一些解放军,尤其是解放军首长们经常对着一个茶碗似的东西说话,感到非常新鲜。

李印同学在大家的撺掇下,大胆问站在门外的小解放军叔叔:“首长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为什么总对着那东西说话?”

小战士告诉他,那叫电话,外面拉的“铁丝”与远处连接着,可以和距离很远的人说话。

夜深了,李印和几个男同学还在想着白天的所见所闻。

大家热烈的讨论起来,其中一个同学自豪地说:“原先,我到爸爸办公的地方玩,摸过那东西,听爸爸说,这种电话叫有线电话,还有更先进的呢,不用电话线也能说话,叫‘无线电’。”

李印是个科技迷,还和宿舍的几个热爱科技的同学自发组成了科技小组,对于今天的所见所闻,他也想试试自己做“土电话”。

“啥东西搞懂了就不难了。这个电话和咱们造的胡琴差不多,胡琴是琴弓带动琴弦振动,再通过‘码子’使琴筒上蒙的蛇皮振动,就会发出悠扬悦耳的声音。把胡琴改造一下,不就成电话了?”李印分析着并鼓动大家,“这次战斗,我军缴获了一些铁盒罐头,咱们收集一些空罐头盒做琴筒,用猪尿泡代替蛇皮,我们在宿舍也装个电话……”

第二天早饭后,几个同学赶紧跑到厨房,向炊事员叔叔要来几个空罐头筒。

下午课外活动,李印让李小群等同学把罐头筒两头的盖子取下来,自己拉杨定一同学,找到村里的“杀场”,向老乡要了两个“猪尿泡”。

东西都准备齐以后,科技小组的成员把“猪尿泡”拽开裹到罐头筒上,放到外面晾晒。

晚饭后科技小组成员回到宿舍,在自制的“琴筒”上轻轻一敲,像小鼓一样崩崩儿响!

同学们看着自己的成果,又紧张又兴奋,马不停蹄又找来缝衣服的“洋线”,一个“小鼓”放在屋里,另一个放在门洞,然后用“洋线”把两个“小鼓”连起来,拉紧固定好。

两个人蹲在门洞对着“小鼓”轻轻说话,宿舍的同学们听得清清楚楚,实验成功了!

同学们喊着:“我们也有电话啦”,高兴得又蹦又跳。

他们一不做二不休,又抓紧制作出三四个“土电话”,分别安装在附近的几个宿舍里,形成了“电话网”。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对着“小鼓”和其他宿舍打电话,自豪、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自制电话在育才小学引起很大轰动,同学们纷纷来向李印科技小组学习,每个班都制作了“有线电话”。并互相连接起来,对着任何一个“话筒”讲话,别的房间都能清晰的听到声音。

一时间,育才小学都在讨论这“土电话”,因为“电话网”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有的通话比较顺畅,有的声音忽大忽小,忽有忽无。

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都参与到了“电话网”的优化和改进中。经反复试验和观察发现,通话声音大小与“小鼓”的大小有关系,罐头筒大的声音大一些,否则就小一些;通话音质和“猪尿泡”在罐头筒上的安装情况有关系,“猪尿泡”绷的紧,干透的,声音就洪亮,反之就差一些;另外通话质量还与“洋线”有关系,线拉得紧通话质量就好,线松通话质量就差,如果用农家的土线,往往拉不紧,就没声音。

很快,不仅改进了“电话网”的通话质量,还解决了电话铃的问题。

李印和科技小组的同学带领大家,在院子里的树上挂一个粗大的发声筒,用细绳子与各个宿舍连起来,拉一下绳子,“电铃”就“叮当叮当”地响起来,同学们就知道电话来了。

此事后,学校召开研讨会,吸取宝贵经验,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收集和购买科技书籍及实验用品,举办讲座,召开读书研讨会,开展科普实验,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智慧和勇气,对学校的教育方针产生了深远影响。

李印科研小组热情进一步高涨,在《自然》课老师指导下,先后开展了幻灯机、矿石收音机、自烧玻璃珠显微镜、小水珠放大镜等项目的研制,许多作品如《我们学会了创作矿石收音机》被《中国少年报》等刊物采用。

通过这些实验活动,李印科研小组成员积极性不断提高,学习成绩节节上升,先后考上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等著名大专院校,毕业后加入航空、航天等科研队伍,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高级科研人员。其中,李印成为电子技术高级工程师,参与了我国导弹核武器的研制、李小群成为飞机设计高级工程师、杨定一成为雷达技术高级工程师、陈中立成为电子计算机高级工程师,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根据李印回忆录编写)

(作者单位:鹿泉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

注:该文由石家庄市社科院从“讲好石家庄故事——你所不知道的石家庄”优秀短文征集作品中选出。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