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的校风
文/康振英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办“大军校”的指示,1948年5月9日,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学校、晋察冀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军委三局电讯队(延安通讯学校)、军委气象队在获鹿县李家庄(现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大李庄)村集中整编,组建了“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简称“华北电专”),成为解放区最大的无线电通信学校。下设教务处、政治处、人事干部处、行政管理处和办公室,设4个大队(系),分无线电工程、无线电机务、有线电务、超短波通讯、国际报务、陆空通讯、普通报务等八个专业,校长王诤,师生1500余人。
1949年3月31日,中央军委将“华北电专”扩建为“中央军委工程学校”,校址选在张家口市,开国上将李涛将军任校长。1952年5月19日, 大连大学(现大连理工大学)电讯系并入学校。1958年奉命迁往西安市,简称“西军电”。于1988年定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目前学校南北两个校区占地约4050亩,下设18个二级院部、59个本科专业;专任教师2100余人,其中全职院士4人;全日制在校生3.5万多人,其中本科生2.2万多人,硕士研究生1.08万多人,博士研究生近2000人。学校先后为国家输送了20余万名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级人才,产生了120多位解放军将领,成长起了19位两院院士。
华北电专继承了延安抗大和延安通校的作风,实行军事化管理。在1948年5月华北电专成立大会上,王诤同志结合无线电通信人员应具备的品德,提出了电专应有的学风。
①不怕困难,英勇顽强,坚决完成任务的精神;②细心、耐心、有条理、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③任劳任怨,甘当无名英雄的精神;④好学上进,钻研业务,对技能精益求精。⑤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上下一致,团结和睦。⑥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高度的保密观念。
战争年月,物资紧缺,供应困难,一切都是艰苦朴素,因陋就简。学习文具如纸张、铅笔十分缺乏,学员们就千方百计地节约使用,或者用代用品。铅笔只剩下半寸多长了,舍不得扔掉,卷一个纸筒套上接着用。纸没了,就到获鹿城南边的河滩集市上买旧账本代替。伙食也很差,主食以小米为主,副食为瓜菜之类,经常喝倭瓜汤,一周能吃到一两次馒头或面条。在1948年12月学校的一份总结中记载:“现在小米饭内已经加上豆子了,每周平均三次白面,煤每人每日10两,每人一斤菜,油四钱,猪肉每学期平均1.7斤。现在养猪3口,种萝卜千余斤。”
穿的是旧棉军装,有的是前方伤员脱下来带着血迹的棉军装,洗洗涮涮,缝缝补补继续穿。
军校的生活不仅艰苦,而且紧张。每天早晨跑步出操,白天上课学习,晚上点名后自习,时间安排的很紧。学员既是学生又是军人,要求很严格,相互见面要敬礼,去见队长要喊报告。宿舍是借住的民房,一组睡在老乡家的一个大炕上。
学校师生和老乡们关系十分融洽,经常帮老乡挑水、干活。吃饭前学生要列队唱歌,校歌的歌词是这样的:“我们生活在艰苦伟大的时代,为着大众的生存解放,要牺牲一切,斗争到底,今天我们的战斗任务是学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战斗的学习和生活,政治要坚定,技术要精明,体格要健康,锻炼成革命的技术人员。我们要努力,我们要努力,一分一秒都不能放松。努力,努力完成教育的计划;努力,努力完成光荣的任务。前线等着我们。”
孔永,河北束鹿(现为辛集市)人,1932年3月生,1947年6月参加革命,1949年毕业于华北军区电专。他在回忆录中说:“艰苦的生活磨练了我们的意志,激昂的歌声鼓舞着我们前进。”
徐江贤,山西省黎城县人,1927年11月生,1945年2月参加革命,曾任华北军区电讯专科学校见习政治干部。他在回忆文章中说:“华北军区电讯专科学校的师生关系,十分密切,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当时学校通报表扬了汤翰章、姚昕琪、郭吉甫等教师,他们把全部心血用在教育学员上,即是业务上的老师,又是政治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作风上存在的问题耐心教诲,循循善诱。”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学校从天津招来一批高中毕业生,约100多人,这是华北军区电专历史上首次从大城市招生,学校十分重视。抽调干部,配备教员,并挑选好的炊事人员办起食堂。
新生队工作的干部有:队长王毅然,政治指导员范西,副队长康新,副政委韩同习,干事徐江贤、马德骏等,还有几位政治教员。新学员入校时,学校组织人员敲锣打鼓热烈欢迎。多数学员情绪高涨,认为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又是到专科学校来学习,感到愉快和高兴。少数学员看到学校驻在偏僻的农村,不像一所学校,头脑中产生了一些问题。队里接连开会,研究如何稳定学员情绪,如何做好新生队的工作。校政治部贺伯生主任提出,队里的干部要深入到组里,与学员谈心,及时了解情况,帮助学员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强调要搞好形势教育,革命人生观教育和我军艰苦奋斗光荣传统教育,使学员对参加革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为了使学员了解学校的历史和今后的发展,韩克树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几次给学员们作报告。稳定了学员们情绪。
新生队的干部工作很辛苦,也很紧张。他们注意抓带倾向性的问题,也注意解决个别学员的思想问题。当时学员普遍反映伙食不好,米饭中有沙子,菜洗的不干净等。副队长康新亲自下伙房,同炊事人员研究改善伙食的办法,在新学员中选出几个伙食委员,经常注意收集学员的意见,使伙食有了明显改善。
副政委杨邨经常强调,团结就是力量,他形象地比喻说,如一双手,如果一个指头一个指头打出去就没有力量,如果形成一个拳头打出去,力量就会很大。他要求机关各部门,要围绕搞好教学这个中心工作,拧成一股绳,形成一个拳头,不许各自为政,不许互相扯皮。
政治处主任贺伯升经常到队里参加会议,研究解决问题。针对一些学员对伙食有意见,与炊事人员吵吵闹闹,影响到学习。贺伯升主任找到学员和食堂人员作了调查,认为食堂是有些缺点,饭菜做的不够卫生,不注意调剂;另一方面,有些学员要求过高,超过了经济的许可。他给学员们讲了一次话,他说,同学们要求改善伙食他同意,学员们想吃得好些无可厚非,但是不能超过客观条件的许可,不能只顾今天不顾明天。他给大家算了个账,说明有些学员的要求我们现在还做不到,只能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设法多养几头猪,把饭菜做的卫生可口,注意调剂花样,炊事人员注意改进工作,改善服务态度。经过多方面做工作,学员比较满意,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按照这些要求,学校培养了一批政治合格,技术过关,作风过硬的学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接收新解放大城市源源不断地输送电讯人才。
(作者:康振英 单位:鹿泉区红色文化研究会 )
注:该文由“讲好石家庄故事——你所不知道的石家庄”优秀短文征集作品中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