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1日起至12月1日,市委宣传部、市社会科学院、市委讲师团、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讲好石家庄故事——你所不知道的石家庄”优秀短文有奖征集活动,旨在更好地挖掘石家庄发展新成就,普及石家庄历史文化知识,弘扬石家庄本土文化,加强本土文化认同,树立本土文化自信,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我们的家乡石家庄,共同讲述石家庄的故事。无线石家庄APP将陆续刊登部分征文作品,以飨读者。
石家庄的“狼牙山五壮士”
——挂云山六壮士
1940年秋,由彭德怀、左权等为主要指挥官,在华北地区组织的一次的大规模“反扫荡”战役打响,后被人称为“百团大战”。这场以破坏、摧毁日军铁路,反击日军扫荡为目的的战役取得重大胜利,在抗战期间极大的振奋了全国的抗战决心。与此同时,华北地区的各地方武装力量也积极的配合着。
挂云山位于获鹿、平山、井陉三县的交界处,东靠获鹿,北接平山,西连井陉,是华北平原和太行山区的分界岭之一,由于高耸入云,故名挂云山,也是这次红色革命故事发生的地点。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正式打响。根据总部下达的任务,晋察冀军区负责破袭正太路东段。当时三个纵队分头出击:熊伯涛指挥的左纵队、杨成武指挥的中央纵队和郭天民、刘道生指挥的右纵队,按照八路军总部的要求,以娘子关到井陉煤矿段及其两侧地区为重点展开袭击。
9月初,熊伯涛率领的晋察冀军区左翼纵队从挂云山西侧的三峪出发,过岭口、下平山,向北转移。日军闻讯忙集中兵力,围追堵截,妄图把我军消灭在滹沱河畔。
9月5日,受命牵制敌军的游击大队完成任务后,在井陉县南、北平望两村集中,由支队参谋长李雪瑞和大队教导员温藏宝带领第一、第二中队开赴三峪、上庄,准备稍事休息后转移;第三中队则由大队长何扬文和中队长李鸿山率领住在获鹿县的栈道,把守要道,观察井陉、平山、获鹿的日军动向,阻击敌军前进。傍晚,从各地送来的情报得知,日军已把游击大队误认为八路军的主力部队,并企图在夜间经三峪、上庄,下岭口追击。
9月6日黎明,从威州赶来追击八路军主力的日军进入三峪、上庄。为引诱敌人,第三中队在挂云山上故意向敌人放了一枪。听到枪声,敌人判断八路军主力即在山上,忙与上安、岩峰、获鹿城、胡庄和平山城的日军取得联系,兵分五路围攻挂云山。
吕秀兰出生在大名县一个贫苦农家,15岁那年家乡发大水,父母为给吕秀兰找条活路,把她卖到井陉县庄子头村一户人家当童养媳。艰苦的生活,磨练了她坚毅倔强的性格。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剪掉辫子,常和男民兵一起外出打游击。她20岁时,任中队部妇女干事,不久就被提升为区武委会妇女部长。百团大战一打响,她带领男女民兵,配合主力部队英勇作战,机智勇敢,在民兵中具有很高的威信。
敌人又开始进攻了,这次敌人改变了攻击的重点。在佯攻西侧的同时,先集中火力强攻卧狼垴。敌人的火力压得战士们抬不起头来,一个又一个倒下去了。最后只剩下李芳芳一个人,子弹打光了,鬼子们端着刺刀向他逼来。他握紧仅有的两颗手榴弹,将一颗投向敌群,最后一颗手榴弹插在怀里,将机枪砸坏,当几个鬼子围过来要抓他时,他猛地掏出手榴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万岁!”轰的一声巨响,和几个鬼子同归于尽!他牺牲时年仅18岁。
正在西边指挥战斗的吕秀兰,忽然听到卧狼垴的枪声停止,知道情况不好,急忙组织火力支援。这时,敌人的机枪从卧狼垴扫射过来,前去增援的同志急忙隐蔽在元君庙后,阻击沿石梯上爬的敌人。西边的敌人也疯狂地进攻。主峰上战士和民兵们这时腹背受敌,剩的子弹也不多了,就用手榴弹和石头抗击敌人。日伪军在猛烈炮火的支援下,冲上了山顶,包围了来不及撤退的吕秀兰和她的五位战友。吕秀兰见此情形,带着留在主峰的5名民兵,把打完了子弹的枪摔坏,拿着仅有的几颗手榴弹从元君庙冲了出来,准备夺路突围。敌人一看只有6个人,于是停止射击,一起围上来想抓活的。吕秀兰跑到西边,见敌人端着刺刀逼了过来,又沿古庙后墙往东跑,可东边的敌人也逼过来了。绝不向鬼子低头!不等敌人靠近,吕秀兰毫不犹豫地纵身跳下了悬崖。紧跟秀兰身后的年仅15岁的康三堂和16岁的李书祥也纵身跳下了悬崖……就这样,吕秀兰和战友们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后,摔碎手中的枪支,面对敌人的刺刀,谁也没有皱一下眉头,只是毅然走到悬崖边,高喊口号,一个接一个从容地跳下了悬崖,壮烈牺牲。
这次战斗,李鸿山等40多名同志壮烈牺牲。以吕秀兰为首的6位壮士跳崖殉国,这6位烈士是:武委会妇女部长吕秀兰、第三中队战士康英英、炊事员刘贵子、区公所助理员康二旦、少先队员康三堂和李书祥。民兵李芳芳与敌同归于尽。民兵为掩护主力部队安全转移而奋勇作战,舍生取义,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作者:梁子文,单位:西柏坡纪念馆票务部)
欢迎投稿!稿件请联系主办方石家庄市社会科学院,文稿和图片均以附件形式发送。联系邮箱:sjzshkx2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