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持续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之好家风网络巡讲活动,今天来了解下文明家庭王瑜玲家庭,听听这位瘦弱却有一副铁肩膀的女子的家风故事。
以生命赴使命 用铁肩护城池
王瑜玲身材瘦削、鹅蛋脸,讲话不急不慢,第一眼给人南方女子温和娴雅的感觉。
就是这样一位瘦弱的女子,却有着一副铁肩膀。从2003年“非典”的硝烟中走出,2020年和2021年,她两度担起了石家庄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石家庄市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副组长的重任。
2020年冬天,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从荆楚大地漫卷而来,作为市第五医院副院长的她,第一次被任命为石家庄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石家庄市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副组长。那时,她已经55岁,再过几年就到了退休的年龄。疫情就是命令,她义无反顾、临危受命、整装出发,果断扛起了保卫1100多万百姓平安的大旗。
就在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的前几天,王瑜玲还在掰着手指计算女儿回家过年的日子。女儿在北京工作,连续9年每逢春节,一家人只能隔着屏幕团聚,2020年的那个春节,全家人早就计划好去东北过个冰雪之年,还有5天女儿就该回来了。然而,这近在眼前的美好愿望被突袭而来的新冠肺炎病毒击得粉碎。
疫情突袭,来不及思想准备,顾不得小小地遗憾一下,王瑜玲便和“战友”们火速投入“战斗”状态。
没错,这分明就是一场战斗!市第五医院是主阵地之一。
以空前的力度,医院成立领导小组和医疗救治组、救治专家组、后勤保障组等7个专业小组;
以最短的时间,药品、器械、物资等应急储备一一准备到位;
以最快的速度,腾空病房,按照标准做好收治准备;
……
这样的战斗,王瑜玲经历过。参与2003年抗击“非典”的她记忆犹新,大战练好兵,也正是那次经历为王瑜玲储备下丰富的迎战经验。
与“非典”不同的是,这次王瑜玲披上了帅字旗,一人承担着指挥全市救治和防控两副重担,力重千钧。
要力保每一个救治方案都精准高效;
要力保每一项防控举措都百密而无一疏;
要力保每一个岗位都上紧发条但又要万无一失;
……
一切都向着一个目标,确保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
为此,王瑜玲顾不得喝水,顾不得吃饭,顾不得上厕所,顾不得坐下来喘口气,开会、指挥、分析、商讨、研究、汇报、会诊……,白天开展工作,深夜在灯下写会诊日志,她在40多天时间里,记下了厚厚的三本诊疗日记。但这些天里她却暴瘦了十几斤。
2020年1月21日,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接收了全市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同时也是河北省首例危重症病例。72岁的老人肺部严重感染,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多次出现休克等危重情况,王瑜玲一连三天没有离开医院,频繁出入病房,随时观察他的排尿,举起痰杯近距离观察病人咳出的血痰,这些就是病毒“原液”啊。但王瑜玲早顾不得这些,她带领专家组紧急会诊,制定方案,展开紧急抢救,20多天后,病人康复了。
随后收治的感染者中,有随时需要抱抱的孩子,有天天需要陪着唠嗑排解恐惧的老人,还有情绪暴躁扬言要撕掉医护人员防护服装备的年轻人。王瑜玲和她的同事,不顾生命危险,精心医治,细心照顾。截至2020年4月29日,市五院累计接诊新冠肺炎待查病例1627例,确诊患者29例,无症状感染者16例,其中危重型1例,重型4例。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阶段性胜利。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倾注了王瑜玲和她带领的团队的全部心血,像山一样重。
首战告捷,王瑜玲一刻也没有放松,她要带领她的团队,不间断地接收救治境外感染者,还要沉下心来总结成果,为常态化疫情防控留下宝贵的经验。
转眼,2021年春节即将来临,石家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风更大、浪更急,这次石家庄处在了风暴眼。
原本已被调任市三院院长的王瑜玲,又被组织紧急调回。再次临危受命。同样来不及思索便投入战斗,同样上紧发条全力以赴。
她带领专家组团队,迅速建立精准的医疗救治机制,确保每一名入院患者得到高水平的治疗;
她坚持每天查房,通过远程与省级专家对危重症患者进行会诊,及时优化诊疗方案,出具会诊单1600人次;
她带领科研小组与张伯礼院士团队、钟南山院士团队合作治疗“新冠肺炎”的研究持续进行
……
全国人民关注着石家庄,全市人民关注着石家庄的抗疫指挥部。王瑜玲明白,她和团队传递出的每一步工作部署,每一种诊疗手段,每一次诊疗结果,都关乎全市人民的安危。经受了两次新冠疫情的考验,虽然积累了经验,但王瑜玲不敢有丝毫懈怠。
与此同时,市三院被指定为隔离点及中高风险地区急危重症救治定点医院,王瑜玲两头兼顾、两边跑。确保了所有的重症和普通患者全部转危为安,治愈出院,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她还指挥协调市三院医护人员出色完成了全市全员三轮核酸检测任务。
在前方义无反顾冲锋陷阵,是因为后方有“家”这个坚强后盾。每每忙活到半夜,独自走在从医院到隔离住宿的地方,王瑜玲总会抑制不住地想家。
她思念母亲,惦念公婆,老母亲93岁了,常年卧病在床,年过八旬的公婆,行动不便,身边也需要人伺候,为人女,为人媳,她都无法尽孝;
她想念女儿,忙起来,竟连女儿的生日都忘了。女儿紧急购买口罩等防护用品捐献给医院,还查阅疫情前沿文献,连夜翻译出来供妈妈参考,她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持妈妈。
昏暗的路灯下,王瑜玲疲惫消瘦的身影被拉得老长,记不清有多少个这样的夜晚,一辆汽车从旁边缓缓开出,在她身后默默投射下一束灯光。那是爱人在深夜里默默地等着守着,只为远远看上她一眼,跟上她一路,陪伴她一程。
王瑜玲在前方抗疫,丈夫把家里所有的重担揽到自己身上。可最让他煎熬的还是妻子的安危,50多岁的人了,怕她拼起命来身体吃不消;每天被病毒包围着,他怕她只顾了别人,顾不了自己。他从不主动打电话和发微信打扰妻子,只是痴痴地等着她发来的报平安的消息,可这样的消息好几天都收不到一条。妻子太忙了。
每当想起家人,王瑜玲的心里就涌起一股暖流。这暖流,成为她奋进的力量。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赢。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地驰援帮助下,我市抗疫前方指挥部雷霆举措果敢部署,全市人民团结一心携手并肩,石家庄终于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歼灭战。王瑜玲不负使命、不负重托,用钢铁肩膀拱卫了一座城池的平安。
王瑜玲先后荣获河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燕赵楷模·时代新人等荣誉称号,她的家庭被评为全国抗疫最美家庭。
看着这些沉甸甸的荣誉证书,丈夫笑着对王瑜玲说“你辛苦了!”,王瑜玲轻轻拍着丈夫的肩膀同样笑着说:“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那笑容里,我们看到了幸福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