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州64岁农妇帮残疾女儿翻书60多万页,出版两本书,办心理咨询室……
发布时间:2021-04-23 16:47:00 来源:无线石家庄

无线石家庄消息(全媒体记者 刘英志)在石家庄晋州市后彭头村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女主人王兰桥正在为女儿们翻书,协助她们看书。每天像这样的翻书学习,王兰桥已经翻了30多年,大约有60多万页。

38年前,大女儿刘宁出生,到了走路的年龄不会走路,被诊断为肌肉萎缩。两年后,二女儿刘夏出生,走路没多久也瘫痪在了轮椅上。

经过多次到大城市求医,两个孩子被确诊为“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注定一辈子要和轮椅为伴。

左为刘厦 右为刘宁(童年在老院中)

疾病没有压倒王兰桥,磨难没有压垮这个家庭。王兰桥和丈夫决定带着孩子往前奔。读书学习,是唯一的出路。

从生下姐妹俩的那天起,三十多年来,当妈的从未睡过一个囫囵觉,没有吃过一顿安生饭。每天把孩子们从床上抱上抱下需要十来次,每次给她们穿衣服需要近一个小时;俩孩子吃饭需要一口一口地喂,到王兰桥吃的时候饭都凉了……

就这样,女儿们不能行走,她就做孩子们的脚,想去哪儿轮椅推着;女儿们不能翻书,她就做孩子们的手,想看哪一页翻开夹着。

从孩子们该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开始,只有初中毕业的她辅导孩子读书认字。女儿们看一本,她就翻一本,女儿们看一页,她就翻一页,帮女儿们自学完成了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

从报刊杂志到诗歌散文,从中外名著到文学理论,女儿们都广泛阅读,每天坚持看书学习数个小时。为女儿翻书她不厌其烦、不离左右,该喝水了喂着喝,该上厕所抱着去。

王兰桥以乐观的性格、坚韧的精神影响着孩子,以无微不至的关怀,不辞辛劳地照顾着孩子。王兰桥说:“活出个样子来给自己看,不和别人比,她们每天快快乐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刘厦姐妹正在创作

在父母的帮助下,孩子们也慢慢地喜欢上了文学创作。姐妹俩配合默契,刘厦用语音软件,刘宁用自己唯一能活动的右手食指帮她完成电脑里的校正。

刘厦18岁的时候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首诗。处女作的发表,给刘厦幼小的心灵种上了希望的种子,也为她插上了理想的翅膀。截至目前,刘厦累计在《诗刊》、《诗林》、《北京文学》等重点期刊发表诗歌、散文、歌词等作品共80余万字。

刘厦说:“我写的很多内容都是关于母亲的,关于对生命思考的。诗给了我思考的能力,用诗歌去思考,我特别明白,让我更了解生命,更学会如何去感恩母亲、欣赏生命。”

2012年,在河北省主管部门的关怀下,刘厦姐妹俩一人一个考场,两个老师一人监考一人代笔,姐妹俩一次性通过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

刘厦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试

2013年,在残联的支持下,女儿刘厦出版个人诗集《长草的时光》。

2015年,在当地媒体关注和爱心人士帮助下,母亲王兰桥把两个女儿推进了大学,借读一年学习文学理论。

石家庄爱心团体和个人看望刘厦

在刘厦撰写的作品中,也总离不开对母亲的感恩和歌颂。“娘啊娘啊,喊一声娘就地阔天广。娘啊娘啊,喊一声娘就充满力量。这一个字永远滚烫,她点亮我人生的方向。”

王兰桥推着女儿在大学校园

2019年,女儿刘厦出版散文集《遇见生命》,获得首届贾大山文学奖。

现在,母亲王兰桥陪着女儿们开了心理咨询室,对残疾人、未成年人免费提供咨询。

刘宁说:“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母亲过上能够稍微清闲一些的生活,用我们的努力自食其力。这30多年来母亲是我们的天,我们以后要做母亲的天。”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