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上下同心协力 城市面貌全面提升——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取得显著成效(上)
发布时间:2020-12-14 09:24:00 来源:无线石家庄

图片

我市自2018年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学谋划,相关部门和各区密切协作,全面推动,各行业、街(镇)村(居)全方位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经过全市上下同心协力,一系列整治提升工程渐次展开,城市卫生面貌、人民健康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爱卫组织管理网络覆盖全市

强化组织领导。市委、政府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将爱国卫生工作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总指挥,14位市领导任副总指挥,37个市直部门和各区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指挥部,下设九个工作部,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各级各部门均成立了创卫组织机构。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汇报,市长办公会定期调度,市人大、市政协定期调研检查,为创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细化创卫实施方案:制定《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目标责任分解方案》,将创卫工作指标细化落实,列出任务、目标、责任清单,明确各级职责,各项工作定人、定责、定奖惩,构建了市、区、街道到社区覆盖全市范围、各行各业层层负责的四级网格责任落实制度。实施月考核、排名、通报、奖惩办法,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创卫氛围。

建立健全爱卫工作体系。市爱卫办设在市卫生健康委,编制5人,现有工作人员10名,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市爱卫会成员单位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市、区、镇、社区(村)四级爱卫工作网络健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均有爱卫工作领导小组,有专兼职工作人员。爱国卫生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市、区政府将创卫工作纳入政绩考核量化指标体系。提升群众满意度。积极开展创建卫生街道、社区、乡镇及村活动。建立畅通的爱卫、创卫投诉平台,群众反映问题处理率和回复率达100%,群众对城市管理和卫生状况满意率达到93.76%。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全面展开

建立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出台了《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石家庄市健康教育目标考核办法》,在市疾控中心设置了相对独立的健康教育所,专职人员10人。全市以健康教育机构为龙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为基础,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为主体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基层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比较建全。深入推进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健康教育科普宣传时效性较强,爱国卫生、健康科普宣传在主流媒体及多媒体多层次多时段广泛宣传。

开展了健康促进学校、近视眼防控示范校、营养校园等创建工作,结合本校实际编写健康教育教材,开展丰富多样的健康促进活动。街道办事处在创建健康促进社区工作中营造健康环境,引导辖区居民共同参与健康风采大赛、无烟单位、无烟家庭创建评选活动。广泛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形成以国际马拉松、国际自行车环城赛等为依托的品牌赛事体系。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参与度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42.4%,每千人口有2.7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各区均建设了科学健身科普基地,城市社区健身路径达到全覆盖。

市容环境卫生“以克论净”

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坚持“以克论净 深度保洁”的工作理念,环卫清扫作业实现了由粗放式管理到科学量化考核的转变,市区环境卫生作业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建立了“以克论净”数据填报、自动上传系统,绩效考核公平公正、科学精准。城区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1.68%。坚持城乡一体化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现城乡一体化布局建设,为基本建成城乡生活垃圾治理体系打下牢固基础,不断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8%。

城市道路装灯率100%、亮灯率99.25%。农贸市场标准化率达到了85.1%。基本无占道经营、店外经营、露天烧烤等现象。全面提升城市容貌。编制《石家庄市户外广告规划设计方案》《石家庄市牌匾标识设置导则》,为规范广告牌匾设置,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奠定了基础,达到了“白天美观、夜间靓丽”的效果。实施主河槽综合治理和河道疏浚,清理河道垃圾,打造成生态与景观相互协调的滨水生态公园。

环境保护系列举措扎实推进

建立环境事件应急体系。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演练,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和信息报送系统,近3年辖区内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着力推进大气污染精准化防控。按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要求,在全市261个乡镇(街道)设置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对重点区域主要污染因子进行监测,并通过日常监测工作,进一步强化实现科学治污和精准治霾的环保工作目标。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均值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有逐年向好趋势。

2017-2019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4.4分贝、56.0分贝、54.9分贝,达到要求。2017-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强化水污染防治。2018-2019年地表水功能区国控断面均按照监测项目、频次、评价标准进行,年均值达标,现场检查符合规范,未发现劣五类水体。认真执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2017-2019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质达标,饮用水水源地规范设置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置。医疗废物和医院生活废物分类收集,医疗废物暂存点建设管理符合要求,集中处置率100%。医疗废物收集储存运输管理规范,消毒制度、交接制度落实较好,由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集中处理,医疗污水处理排放符合要求。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